无因管理是指当事人在没有法定或约定义务的情况下,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而进行管理或服务的法律事实。无因管理的构成要素包括有权占有、为他人管理事务、有为他人谋利益的意思以及没有法定或约定义务。
为他人管理事务是指为他人进行管理或服务。无因管理的事务可以是财产相关的,也可以是非财产相关的,但必须是适宜成为债务客体的事务。一些事项不能成为无因管理的对象,包括违法事项(如代为清偿赌债)、纯伦理事项(如代友接待客人)以及必须由本人亲自办理或经本人授权才能办理的事项(如结婚登记)。
管理的事务必须是他人的事务。如果将自己的事务误认为他人的事务而进行管理,即使目的是为他人避免损失,也不能构成无因管理。
有为他人谋利益的意思是构成无因管理的主观要件。典型的管理意思是专为本人谋利益的意思。然而,管理人在有为本人谋利益的意思的同时,也可以为自己的利益实施管理或服务行为。
例如,甲、乙两人的房屋相邻,乙的房屋着火,为防止火蔓延到甲家,甲去乙家扑灭大火。尽管甲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火蔓延到甲家,但他去乙家扑灭大火的行为仍然属于为乙谋利益,因此构成无因管理。
在这里,利益不仅包括管理行为直接使本人获得某种权益的情况,还包括本人避免或减少损失而间接受益的情况。是否为他人谋利益应根据一般社会常识判断。如果行为按照一般情况认为是为谋利益而实际上并未使本人获得利益,仍然构成无因管理,本人仍需支付管理人为管理事务所支出的费用。
举例来说,甲根据天气预报知道台风来临,看到邻居乙家的房屋无法抵挡,遂支付费用修理乙家的房屋。然而,台风来后乙家的房屋仍然倒塌。尽管甲的行为没有使乙得到利益,但仍构成无因管理。
无因管理中的“无因”指的是“没有法定或约定义务”。没有法定或约定义务是无因管理成立的重要条件。判断管理人是否有法定或约定义务应以客观标准确定,而不以管理人的主观认识为标准。如果管理人负有义务但认为没有义务,其管理事务不能构成无因管理;相反,如果本无义务但管理人误认为有义务,其管理事务仍然构成无因管理。
连带责任认定的五种情形。首先,因保证而承担的连带责任,保证人和债务人需按约定承担债务。其次,合伙和合伙型联营中的连带责任,合伙人或联营各方需对债务负连带清偿责任。第三,因代理而承担连带责任,包括授权不明、代理人与第三人串通等情形。第四,因共同侵权而承
烟台三亚木业有限公司与交运集团货运有限公司之间的货物运输合同纠纷。由于实际承运公司保管不善导致货物受损,法院判决实际承运公司和合同运输公司分别赔偿三亚公司损失。涉及民法中的不真正连带债务制度和损益相抵规则。通过对本案的分析,文章进一步探讨了这两个民法
不真正连带债务的诉讼途径和债务纠纷诉讼程序。债权人对于不真正连带债务人可以选择同时起诉或分别起诉不同的债务人。涉及两个不同种类的法律关系的案件,合并审理需符合一定条件,否则会不符合《民诉法》规定。在有终局责任人的情况下,可以将两种法律关系合并审理。没
主债的分类,包括按份之债和连带之债。按份之债是多数人一方当事人按照份额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债,分为按份债权和按份债务。连带之债是多数人一方当事人存在连带关系的债,包括连带债权和连带债务。二者的效力不同,区分二者有助于理解债权债务的承担和清偿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