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
(二)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
(三)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
(四)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
(五)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
本条规定了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此类行为是最常见的商标侵权行为,即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此行为容易导致消费者对商品来源的混淆,损害商标注册人和消费者的权益。
此类行为指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即将未经许可的商品投放市场。销售者与商品生产者一样,都对混淆商品来源、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损害消费者利益负有责任。
此类行为包括伪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擅自制造注册商标标识,并销售这些伪造或擅自制造的标识。伪造是指制造与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相同的商标标识,而擅自制造是指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制造超出印制合同规定的商标标识数量的行为。
此类行为是商标法修改后新增的规定,也称为“反向假冒”。指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擅自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更换后的商品投入市场销售。此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使消费者对商品来源产生误认,损害了商标注册人的权益。
此类行为是对其他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的概括,包括企业标志对驰名商标的复制、摹仿、翻译或音译,恶意注册或使用域名与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文字、图形作为商品名称或装潢使用,并足以造成误认,以及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等。这些行为都会对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损害,因此也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违法者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商标转让及其费用计算方式。商标转让涉及多种转让形式,包括合同转让、继受转让等。转让过程中需办理相关手续并填写申请书。商标是企业的标志,保护商标有助于维护企业形象和信誉,且具有升值潜力。商标申请遵循自愿原则、先申请原则和注册原则。
特许经营合同的宗旨和目的,特许经营项目以及特许经营关系的法律地位。甲方许可乙方在特定区域内使用其独创的“某餐饮公司”中式餐饮特许经营权,开展独家代理业务。合同明确了特许经营权的许可权利、使用方式、许可形式以及甲方的权利和限制。乙方需遵守法律和合同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关于商标禁用的法律规定。包括与国家标志、外国国家标志、政府间国际组织标志等相同或近似的商标,以及带有民族歧视性、夸大宣传欺骗性、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等不良影响的商标都被禁止使用。商标禁用的理论基础在于不得损害社会公共秩序和良好
商标使用许可策略的关键点,强调其目的不仅是提高经济效益,更是通过扩大市场份额、增强企业声誉和加速企业发展来实现目标。在商标使用许可中,需要依法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并严格监督产品质量。商标所有人可以利用商标信誉,通过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来增加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