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强制实施许可是指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由专利行政部门颁发的使用专利的许可。获得该许可的申请人可以在无需专利权人同意的情况下实施专利,但需要支付合理的使用费。强制许可仅适用于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不包括外观设计。
根据《专利法》第48条规定,如果专利权人在专利权授予后满三年,或者从专利申请提交后满四年,没有正当理由未实施或未充分实施其专利,并且专利权人的行为被认定为垄断行为,为了消除或减少该行为对竞争造成的不利影响,可以强制许可实施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
根据《专利法》第49条规定,在国家出现紧急状态或非常情况下,或者为了公共利益的目的,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强制许可实施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
根据第50条规定,为了公共健康目的,对于获得专利权的药品,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强制许可其制造并出口到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有关国际条约规定的国家或地区。
根据第52条规定,强制许可涉及的半导体技术发明创造,其实施限于公共利益和限制垄断的目的。
根据《专利法》第51条规定,如果一项取得专利权的发明或实用新型比之前已经取得专利权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具有显著经济意义的重大技术进步,其实施依赖于前一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实施,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后一专利权人的申请,强制许可实施前一发明或实用新型。
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也可以根据前一专利权人的申请,强制许可实施后一发明或实用新型。
除了涉及垄断行为和公共利益限制给予的强制许可外,强制许可的实施主要应用于国内市场供应。
在合理条件强制许可和从属专利强制许可的情况下,申请强制许可的单位或个人应提供证据,证明其在合理时间内请求专利权人许可实施专利,但未能获得许可。
实施许可不适用于外观设计。
获得实施强制许可的单位或个人不享有独占实施权,并且无权允许他人实施。
获得实施强制许可的单位或个人应支付专利权人合理的使用费,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有关国际条约的规定处理使用费问题。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引起的专利侵权纠纷的解决途径。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包括签订专利权许可协议合法化行为;若协商无果,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可以起诉至法院,由法院审理判决;此外,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还可以向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请求处理,如认定侵权行为并责令
专利技术的规避策略,强调通过专利分析了解竞争者专利布局的重要性。提出五类专利技术规避方案,包括借鉴专利文件中的不同部分进行设计规避,以及利用专利审查相关文件、权利要求的规避设计等。这些策略旨在有效规避专利技术,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市场机会。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未经备案的法律效力问题。根据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备案并非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生效要件,未备案的合同仍然有效。法律和行政法规未明确规定不办理备案合同就无效,因此已生效的合同不能被认定为无效。文章指出国务院或其专利行政主管部门应制
专利年费缴纳与专利权终止的关系。专利权人在专利授权后有义务按时缴纳年费,否则专利权将终止。未缴年费导致的专利权终止,他人实施该专利的行为不构成侵权。一案例中,杨某获螺栓实用新型专利,因未缴年费被蔡某主张专利权失效。但二审法院查明杨某已及时缴纳年费,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