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产品的侵权风险评估,首先需要对产品所处技术领域内的专利情况进行调研。找出与企业自有产品的技术创新点相关的专利,并对比企业产品和对比专利中独立权利要求所描述的技术特征。判断企业产品侵犯此专利的可能性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明确对比专利的法律状态。如果对比专利是有效的专利,需要进一步判断其稳定性。若专利存在不应当授予专利权的瑕疵,此专利权将失去认定的基础。如果对比专利是失效专利,需要进一步判断失效的原因,并查找是否享有其他专利的优先权或是否有同族专利的申请。全面调研失效专利可以增加侵权风险评估的准确性。需要注意的是,失效的专利并不等于使用该技术不会有侵权风险。例如,失效专利可能仅是某一技术的发展阶段,或者在原有专利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技术特征。这种情况下,失效专利的实施往往依赖于原有专利的实施。因此,失效专利的实施仍可能侵犯在先专利的专利权。
(2)不同国家、地区对侵权的判定标准不同。在进行侵权判定时,应根据产品上市国家地区法律所规定的侵权判定方法。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地区可能得到不同的侵权结论。
(3)是否存在间接侵权的可能性。间接侵权是指企业产品自有创新技术并未侵犯他人专利,而是产品中所使用的零件侵犯了他人的专利权,从而间接侵犯他人专利权。供应关系导致的侵权案件并不少见。因此,在采购零部件时,应充分调研零部件的合法性。
如果认为存在侵权情况,应考虑若专利权人发起诉讼,作为被告败诉的可能性有多大。很多侵权诉讼并非以被告败诉为结局。在评估败诉的可能性时,除了注意理论上的侵权可能性判定,还要充分考虑专利权人搜集证据的可能性和手段、自己是否持有对方正在实施的专利技术,或者自己的技术是否更适应市场需求,以及争取与对方达成交叉许可的可能性等。
不同国家地区适用不同的法律,因此企业若侵权败诉,败诉的结果也不同。大多数侵权败诉的结果包括停止侵权、销毁设备、停止侵权产品的销售、赔偿损失等。企业的商业信誉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严重情况下可能退出产品市场。然而,部分企业通过专利侵权案件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属于商业运作范畴。
在专利侵权风险评估时,不仅要考虑产品和涉案专利是否理论上存在侵权风险、败诉的可能性和败诉的影响力,还应考虑企业是否有备选技术应对涉案专利。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是否拥有已申请的专利和涉案专利的专利权人的其他相似技术。
(2)企业是否拥有已申请或将要申请的专利,该专利对比专利所描述的技术更优选,产品性能更适应市场需求。
(3)企业是否拥有已申请或将要申请的技术,该技术是对比专利的下游应用技术,是否可达成交叉许可的合作模式。
(4)企业是否可以找到替代技术,避开对比专利所描述的技术。
在考虑企业备选方案的选择空间时,不仅要考虑企业是否拥有已申请或将要申请的专利对涉案专利造成影响,还要考虑已有授权的专利稳定性以及在审专利和将要申请的专利可授权的可能性。如果已有授权专利稳定性较差,容易被他人无效,企业将失去谈判筹码。不仅自己的产品可能被诉侵权败诉,已有专利也可能被他人无效,从而向公众开放企业的技术。
专利申请实质审查的时限及相关流程。发明专利申请可在自申请之日起三年内提出实质审查请求,逾期则视为撤回。审查内容包括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申请人需在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发出后的四个月内答复,后续通知书的答复时间为两个月。答复周期视通知书数量而定,通常
专利实质审查的定义、审查时机、不需要进行实质审查的专利类型以及实质审查中被驳回的情形。专利实质审查是对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是否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等实质要件进行的审查。发明专利申请自申请日起三年内,可随时请求实质审查。实质审查中会审查专利主题是否
外观侵权中的赔偿问题。根据《专利法》规定,赔偿数额需根据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侵权人的利益来确定,若难以确定,可参考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侵权方如拒绝赔偿,权利人可起诉并申请强制执行。赔偿是外观侵权案件中的重要法律问题,需引起重视。
外观专利证书的申请流程。在申请阶段,需提交请求书、图片或照片等文件;审查阶段,审查员会针对形式问题和专利保护范围进行审查;授权阶段则包括缴纳费用和获得专利证书等步骤。整个过程大约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