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目前的规定,不同类型的专利侵权案件的赔偿基准数额如下:
1. 外观设计:制造商赔偿范围为3万至8万,零售商赔偿范围为1万至3万,前提是原告没有提供证据的情况下作为基数考虑。
2. 实用新型:制造商赔偿范围为5万至10万,零售商赔偿范围为2万至5万。
3. 发明:制造商赔偿范围为10万至20万,销售商赔偿范围为3万至8万。
4. 仅许诺销售:赔偿基数一般为1万至3万。
对于销售额在1000元以上的案件、批发侵权的案件或侵权行为人为中档企业的案件,基准数额会有所调整。实践中,批发侵权赔偿的基准数额一般为零售额的1至3倍。对于数千元以上的产品,由于单位售价不同,大个案的差别很大,所以对于这个基准数额一般不设定,需要酌情处理。对于注册资本不足10万元的制造商和不足3万元的零售商,基准数额会下调。对于注册资本超过100万元的制造商和超过10万元的零售商,基准数额会上调。
根据《专利法》第六十五条,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应根据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如果实际损失难以确定,可以根据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如果权利人的损失或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可以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还应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如果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专利许可使用费都难以确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赔偿数额在一万元至一百万元之间。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如果被侵权人的损失或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并且有专利许可使用费可以参照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别、侵权人侵权的性质和情节、专利许可使用费的数额、该专利许可的性质、范围和时间等因素,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1至3倍合理确定赔偿数额。如果没有专利许可使用费可以参照,或者专利许可使用费明显不合理,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别、侵权人侵权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一般确定赔偿数额在人民币5000元至30万元之间,最高不得超过人民币50万元。
美国专利的保护期限和专利权的含义。保护期限因专利类型而异,发明专利从申请日起计算,外设设计和外观专利则从授权日起计算。对于外观专利,存在特殊规定。专利权是国家授予的权利,强调独占使用其发明创造,具有排他性,非专利权人使用需获授权或许可。
专利申请或专利基本信息著录项目变更的填写说明。文章分为五个部分,包括专利申请或专利基本信息、针对通知书的著录项目变更、变更项目信息、附件清单以及当事人或专利代理机构签字或盖章。文章详细说明了各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以确保专利信息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专利权的撤回与恢复程序。在专利审查过程中,如果申请人未按时办理审批手续且没有正当理由,其专利权会被视为撤回。但如果申请人有正当理由,可在收到视为撤回通知书之日起两个月内向专利局提交恢复专利权的申请,包括详细说明耽误期限的理由,补办未完成的手续并缴纳相
外观设计专利的侵权认定问题。首先确定了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专利申请时的图片或照片为准。接着通过比较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与被控侵权产品的功能和用途以及外观,来判断是否构成侵权。为避免侵权,企业在新产品设计时需确保外观不同,申请专利时需提交清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