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无效是指保险合同在法律上不具备有效性。根据不同的因素,合同的无效可以分为约定无效和法定无效两种形式。
约定无效是由合同的当事人自行约定的无效情况。只要约定的理由出现,合同即无效。法定无效是由法律明文规定的无效情况。一旦法律规定的无效原因出现,合同即无效。
根据各国的保险法规定,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保险合同将无效:
根据范围的不同,合同的无效可分为全部无效和部分无效两种形式。全部无效指保险合同完全失去效力,而部分无效指合同中只有部分无效,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例如,善意的超额保险中,保险金额超过保险价值的部分无效,但在保险价值限额以内的部分仍然有效。在人身保险中,如果被保险人的年龄与保单所填写的不符(只要未超过保险人规定的保险年龄限度),保险人将根据被保险人的实际年龄支付保险金额,这也属于部分无效。
根据时间的不同,合同的无效可分为自始无效和失效两种形式。自始无效指合同自成立起就不具备生效的条件,合同从一开始就无效。失效指合同在成立后因某种原因而失去效力。
例如,如果被保险人失去对保险标的的保险利益,保险合同即失效。失效不需要当事人作意思表示,只要失效的原因出现,合同即失去效力。
保险合同的解除是指当事人基于合同成立后的情况,通过行使解除权使合同无效的一种行为。解除权的行使效力溯及既往,即合同的一切效果消失并回复到合同订立前的状态。
合同的解除与合同的无效是不同的。解除是行使解除权使合同失效,而无效合同则根本不发生效力。解除权有时效规定,可能会因时效而丧失解除权,而无效合同不会因时效而成为有效合同。
行使解除权的法律效力是,双方都有义务回复到合同订立前的状态。因此,已受领的给付应返还给对方,责任方需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然而,如果保险合同的解除是由于投保人的不当行为引起的,要求保险人返还保费显然不利于行使解除权的保险人。因此,有时在法律或合同条款上明确规定,在这种情况下,保险人无需返还保费。
保险合同的终止是指当事人之间由合同所确定的权利义务因法律规定的原因出现而不再存在的情况。导致保险合同终止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保险合同变更的相关法律规定。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可进行必要的变更,分为保险合同主体的变更和保险合同其他记载事项的变更。变更保险合同应当采用法定形式,经过法律程序实施,可采用批注或附贴批单、书面协议等方式进行。
保险合同的概念、性质和特点,包括保险合同的双务性质、射幸性质、标准附合性质和要式性质等法律特征。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设立、变更或终止保险法律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具有经济交换和法律关系的双重属性。文章还对保险合同的形式和订立方式进行了介绍。
保险公司的定义、分类及其相关法规。保险公司是为公众提供风险保障的经济组织,分为人寿和财产两类。保险公司需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并遵守股权持有限制。保险条款和费率需报备并遵守规定,中国保监会有权颁布范本和规范业务行为。保险公司对同一险种应执行
一是全部免责条款,按此条款,未来的受害人放弃将来对本应承担责任的人提出的全部赔偿请求。二是部分免责条款,按此条款,受害人事先同意接受以特定方式计算的,不超过一定数额的有限赔偿。根据过错程度决定免责条款的效力,为各国民法所采纳。我国《合同法》第53条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