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商号权与商标权冲突的建议有哪些
时间:2024-08-06 浏览:2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商标权是指一定的民事权利主体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某个特定商标的资格或能力。商号权是商号所有人对其商号所享有的权利。从两者的定义可以看出,因为商号与商标的具有相似性,导致两者在使用上经常会发生混淆,从而引起商业主体利益上的冲突。
商号权与商标权冲突的法律现象及解决建议
引言
商号权与商标权冲突是一种法律现象,由于客观上的混淆引起了利益上的冲突,打乱了市场经济应有的经济秩序。本文讨论的是权利冲突的形式,即不同商业主体之间以持有合法权利的形式表现出的混淆。而解决权利冲突时,法律需要考虑主观上的混淆作为重要因素。
商号权与商标权冲突的现状
我国现行法律对商号权保护不足,没有将商号权作为与商标权并列的知识产权来保护。商号仅被视为企业名称,而非独立的知识产权。我国关于商号的立法层次较低,导致商号保护不力。此外,商号在与商标权发生冲突时未明确取得阻止商标注册的在先权地位。商标与商号的法律规定协调不够,目前我国对企业名称登记和商标注册的调整分别受《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和《商标法》的约束。这种不协调的规定为恶意侵权提供了土壤,导致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更加激烈。目前的解决规范,包括司法解释,尚欠明确,缺乏可操作性。
解决商号权与商标权冲突的建议
1. 灵活运用现有法律保障合法在先权利人的利益,特别是在现有法律未明确保护在先商号权的情况下,可利用《不正当竞争法》总则方面的规定加以保护。2. 赋予商标和商号合理的法律地位,改变商标保护优先的传统观念,给商号应有的知识产权保护地位。建议在《民法通则》中增加商号权保护的规定,并从人身权一节中删去这一规定,以符合国际惯例和商业名称权的自身属性。3. 完善商号与企业名称的定位以提高商号的立法层次,加强对商号专用权的重视,增强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执法的力度,打击侵犯商号权的不正当竞争行为。4. 借鉴国际做法,制订一部《商业登记法》,详细规定商号的取得、转让、评估、继承、侵权责任及其管理,使商号的内容更加体系化。对于长期使用已上升为商品标识的商号,可在《商标法》或《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加以保护或规制。5. 构建统一的商号法律保护体系,采用自愿注册与强制注册相结合的商号使用原则,赋予商号全国性的法律保护效力,克服商号保护在地域上的差异性。6. 加强各法律对商号保护的协调,提高商号权的法律位阶,引起人们对商号权的重视,培养和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改进《反不正当竞争法》,设定兜底条款,规范新出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7. 改进立法技术,将商号权明确界定为在先权利之一。在先权利应包括他人已享有的权利,对在先权利的构成应有严格的要求。在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时,应注重利益的平衡,遵循公平和平等原则。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商号与商标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
商号和商标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商号和商标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对建立消费信赖至关重要。商号具有专有使用权,受到法律保护,而商标则代表商品信誉。两者关系密切,经常同时出现在同一商品上,但在作用和性质上有所区别。商号和商标分别按照不同法规注册和
-
甲方与乙方加盟合作协议
甲方与乙方关于加盟合作的具体协议。甲方是职业教育培训服务组织,拥有商号和注册商标及经营管理制度和规范。乙方加盟后需认同并接受甲方的管理制度,在指定地点开设教育机构,并支付加盟费、品牌使用费、管理费等相关费用。双方明确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包括甲方的专有
-
商号与商标的区别
商号与商标在管理机构、保护力度及纠纷处理优先权等方面的区别。商号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受地域限制较大;而商标注册由国家商标局负责,保护范围覆盖全国且法律适用高于商号保护。因此,许多企业会同时注册商号和商标以获得更全面的法律保护。
-
有关商号制度的立法形式问题
商号制度的立法形式问题,指出我国商号制度由多部法律组成,但缺乏系统性和专门性。同时,商号权的知识产权属性尚未得到正确界定和确立,商号的构成要件也存在缺陷。因此,需要完善商号法律制度,确立商号权的知识产权属性,并明确商号的构成要件。
-
判定为同一商号的标准是怎样的
-
商号权与商标权的冲突表现形式
-
特许经营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