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运营商号码购的时候必需要实名制才行,不单单只是登记就行。
虚拟运营商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虚拟运营商,是指拥有某种或者某几种能力(如技术能力、设备供应能力、市场能力等)与电-信运营商在某项业务或者某几项业务上形成合作关系的合作伙伴,电-信运营商按照一定的利益分成比例,把业务交给虚拟运营商去发展,其自身则腾出力量去做最重要的工作,同时电-信运营商自己也在直接发展用户。
虚拟运营商就像是代理商,他们从移动、联-通、电-信三大基础运营商那里承包一部分通讯网络的使用权,然后通过自己的计费系统、客服号、营销和管理体系把通信服务卖给消费者。
工信部在2013年底和2014年初先后向两批共19家民营企业颁发了虚拟运营商牌照。
2016年,虚拟运营商将迎正式牌照发放。3月24日,在2016中国虚拟运营发展论坛上,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称,虚商试点两年,促进了提速降费,推动了电-信行业的创新,但也存在实名制落实不到位,违规率很高的问题。
虚拟运营商有啥用?
简单来说,消费者可以从虚拟运营商处得到更加多样的服务,同时也有望获得更多“免费”的服务。
为了竞争,虚拟运营商完全可能推出免费产品,然后通过其他服务盈利,就如同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上的玩法一样。
以**巴巴为例,成为虚拟运营商后,可以让使用其手机号段的用户玩“来往”,流量完全免费。
中国虚拟运营商产业联盟秘书长认为,虚拟运营商能更专注于企业级市场和细分市场,“举例来说,专注手机游戏的苏州蜗牛,可以让它的用户玩自己的手机游戏免流量,以获取更多的用户数,然后通过广告等其他业务创收贴补免费的流量成本。这种‘游戏+手机+流量’的经营方式就是对传统收费模式的颠覆。而且,互联网企业也为电-信市场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
邹*勇认为,这最终会带来通讯行业的新一轮变革,也意味着电-信行业的免费时代到来。
商号权与商标权冲突的法律现象。当前,我国法律对商号权的保护存在不足,导致商号权与商标权发生冲突。文章提出解决建议,包括灵活运用现有法律规定、赋予商标和商号合理的法律地位、完善商号与企业名称的定位、借鉴国际做法制定相关法律、构建统一的商号法律保护体系以
商标与商号的区别及法律规定。商标用于商品上,与特定商品相关;商号则是企业经营的标志,与企业经营活动相关。两者的注册原则、程序、效力范围及时限不同。在发达国家,将商号的一部分作为商标申请注册的做法逐渐普及,可获双重保护,值得中国企业借鉴。
老字号能否作为商标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企业名称受保护,其保护范围扩展到具有一定市场知名度和为相关公众所知悉的企业名称中的字号。商号属于商业标识的一种,老字号是拥有世代传承产品、技艺或服务的品牌,可以是注册商标,也可以是老字号特有的装潢等。
福建省某市德源轴承有限公司与卢某华及其相关公司在轴承产品上的商标使用争议。法院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规定,认为德源轴承公司的商号并不构成对卢某华注册的“德源”商标的不正当竞争,因为缺乏证据证明其商号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显著性,同时消费者能够区分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