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号一经登记,商事主体便拥有了商号权,就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1、商号的保护范围。商号权的保护范围是指商号权的效力范围。规定商号必须登记的国家对商号的保护只限制在已登记注册的商号,在此范围内商号权人享有商号专用权并可对抗第三人。在我国,根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的要求,企业名称都需登记,可见我国只对登记注册的商号予以保护。
2、商号侵权行为。所谓商号侵权行为是指同一地区的同业竞争者以不正当竞争之目的使用他人相同或类似的商号的行为。构成商号侵权行为的要件如下:(1)侵权行为的主体是同一地区的同业竞争者,驰名商号除外。(2)行为人必须是使用了他人的商号。只有使用了他人的商号才能导致商号权被侵害。(3)行为人使用他人的商号导致其与他人的营业被误认。(4)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即侵权行为人在主观上有不正当竞争之目的。如何判断侵权行为人是否具有不正当竞争之目的呢?一般而言对不正当竞争目的的确认可以根据侵权人开始使用该商号的时期、使用地区、使用方式及公众是否对两者的营业产业误认或混淆来证明。如果他人在同一地区,在同一种营业上使用同一商号,则推定该他人有不正当竞争之目的,此时举证责任发生转换,由该他人负举证责任,只要他不能证明自己使用该商号无不正当竞争之目的,就必须停止使用该商号。
3、关于商号保护的法律规定。对商号的保护,许多国家采取的是商法与不正当竞争防止法一起保护的方法,如日本。商法与不正当竞争防止法对商号的保护虽有一致的地方,但两者互为补充。商法是根据主观条件来保护商号,即商号侵权人主观上有不正当竞争之目的,它保护的商号不以驰名为条件,而不正当竞争防止法不以主观条件宋保护商号,即使他人非以不正当竞争之目的使用商号,也可要求其停止使用,并且它所保护的商号以驰名为条件。
商号,又称为商事名称,是商事经营主体在从事商行为时所使用的名称,即商事主体在商事交易中为法律行为时,用以署名或让其代理人使用,与他人进行商事交往的名称。商号作为商事主体的代表符号,不仅可以区分不同商事主体,减少和避免交易中的混乱,而且对维护公平竞争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商号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商号是商事经营主体的名称。商号是区分不同商事主体的标志,一般而言,在同一地区的同一种营业中,不同的商事主体应使用不同的商号。商号不同于商标,商标只是区分一定范围内的产品或服务。法律对商号的保护仅限于商号的名称,它保护不到商号的产品。但商号与商标也有一定的联系,有些商号由于历史久远,影响颇广,从而被用作商标,如“张小泉”剪刀厂就以“张小泉”作为剪刀的商标,有些商标由于知名度高,就被用作商号,比如“可口可乐”就被用到厂家的名称中。
2.商号是商事主体在商事交易中使用的名称。商号是商事主体在营业中使用的区别于其他商事主体的标志,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在交易过程中发生主体混乱和营业混乱。
3.商号与商事主体不可分离。商号不能脱离它所标志的主体而独立存在。
商标与商号的区别及法律规定。商标用于商品上,与特定商品相关;商号则是企业经营的标志,与企业经营活动相关。两者的注册原则、程序、效力范围及时限不同。在发达国家,将商号的一部分作为商标申请注册的做法逐渐普及,可获双重保护,值得中国企业借鉴。
商标与商号产生权利冲突的原因。其中,构成相似性、商标与商号的构成要素以及消费者的混淆是主要原因。商标主要用于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而商号是企业名称中的字号,用于表明不同于其他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的特征。由于商标和商号的某些相似性和消费者混淆,导致了权利冲
商号权的主体限制及相关规定。商号权主体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个人不能成为商标权纠纷的主体。企业名称在使用时应保持一致,任何未经许可使用他人企业名称的行为都将受到处理。商号注册需遵循强制登记、先申请先核准、分级核定与管理以及主体名称限制等原则。
企业名称(商号)转让合同纠纷及企业名称(商号)使用合同纠纷的相关内容。这些纠纷涉及企业名称的转让和使用,属于合同纠纷,管辖依据是民事诉讼法的原则规定。法律适用主要依据民法通则、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等。企业名称(商号)作为商业标识及知识产权,受到我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