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号权,又称为商事名称权,是指商人对其商号所拥有的权利,包括商号使用权以及商号专用权。
商号权的主体是依法取得商事主体资格的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并具有单一性。这意味着不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机关、团体、个人不能成为商号权的主体。即使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但未取得独立的商事主体资格的分支机构也不能成为商号权的主体。商号主体的单一性要求同一商号在核准范围内只能为一个商品生产经营者所拥有,不允许多个商事主体共有一个商号权。总公司可以为其数个子公司共同使用商号,但只有总公司才有权转让该商号,总公司是该商号的唯一所有者。
商号权的客体是依法核准注册的商号。大多数国家都将商号的登记作为商号获得法律保护的必要条件,因此通常只有经过登记的商号才能享有商号权。例如,《德国商法典》第29条规定了商号和营业所必须向所在辖区的法院申报商事登记。我国的法规也规定,商号或企业名称必须经过登记才能获得专有权。然而,有些国家规定依法注册并不是取得商号权的必要条件。例如,日本将商号权分为商号专用权和商号使用权两种类型,商号使用权是指未经核准登记的商号,这样的商号不能成为商号专用权的客体,其使用人无权对抗他人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商号。
商号权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双重属性。商号权与商事主体不可分离,商号是商事主体法律人格的化身,因此商号权更具人格性。同时,商号也具有无形财产属性,信誉良好的商号可以给商号所有人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因此商号权也具有财产权属性。
商号权与商标权冲突的法律现象。当前,我国法律对商号权的保护存在不足,导致商号权与商标权发生冲突。文章提出解决建议,包括灵活运用现有法律规定、赋予商标和商号合理的法律地位、完善商号与企业名称的定位、借鉴国际做法制定相关法律、构建统一的商号法律保护体系以
商号权的法律定义和主体。商号权是商事名称权,指商人对其商号所拥有的权利,包括使用权和专用权。商号权的主体是独立商品生产经营者,不允许多个商事主体共有一个商号权。商号权的客体是依法核准注册的商号,不同国家对此有不同规定。商号权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双重属性
商号的取得方式以及商号权的保护内容。商号的取得方式分为使用取得主义、登记对抗主义和登记生效主义三种。商号权包括使用权、禁止权、转让权和许可使用权等,具有人身权和精神财产权属性。我国法律虽未明确规定商号权,但对商号权的保护逐渐重视。
商号权与商标权的冲突问题。冲突表现为两种形式:商标的商号化使用和商号的商标化使用。产生冲突的原因包括商业利益的驱动、商号和商标的高度相似性,以及法律规定的不完备。缺乏专门的法律保护是商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