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资料在现代法治社会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加,因为它具有其他证据形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然而,在审判实践中,私人制作的视听资料被法官采纳的情况非常有限。本文旨在界定视听资料的合法性,扩大其被采纳的范围,以更好地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服务。
视听资料是以录音带、录相带、磁盘等为载体所记录的图象和声音及电脑储存的资料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监控录像则是以具有科技含量的物理器材所再现的案件发生过程中的图象、声音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从内涵和外延上来看,监控录像均属于视听资料。
视听资料作为一种独立的证据种类使用,兼有物证和书证的特征,并具有其他证据种类无与能及的特性。然而,视听资料伴随着“可能的虚假性”的缺陷。因此,视听资料的合法性、证据能力及采信规则等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根据相关法律文献,视听资料的证据能力及证明力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关于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其谈话取得的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批复》指出,证据的取得必须合法,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其谈话是不合法的行为,因此以这种方式取得的录音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的第68条规定了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第69条规定存有疑点的视听资料等其他证据形式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第70条则规定了一方当事人提出的特定证据在对方当事人提出异议但没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的情况下,应确认其证明力。
作为程序法的诉讼法,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诉讼中具有重要地位。视听资料是否受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约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视听资料的获取及使用中,其合法性与取得方式、手段、途径等密切相关。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批复》规定了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其谈话是不合法的行为,以这种方式取得的录音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然而,这一规定对于民事证据而言过于严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的第68条、69条对视听资料的有效证据条件及证明能力做出了具体规定。根据这些规定,视听资料不得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并且要无疑点。违反这些规定的视听资料不能作为民事证据予以采纳。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当事人采用私录的方式获取视听资料。如何界定这种行为的性质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如果录制的是自己与另一方当事人之间的谈话、行为等活动,并且不构成对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侵害,不论采用什么方式获取都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另一方面,如果录制的内容涉及他人隐私、商业秘密等,需要考虑是否存在侵权问题。同时,如果被录制者的表达是在意志自由的情况下做出的,那么他的谈话及行为也是其内心真实意思的表达,不存在侵权的问题。此外,公共场合的摄录设备记录的视听资料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因为这些场所的摄录设备是面向不特定的多数人的,并且不以被录制者的同意为前提。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也存在例外情况,包括实体法上所规定的特殊情况、考虑到举证方优先利益及收集方法的违法程度的情形、对方负有举证责任的情况、善意的例外以及反驳的例外。
总之,视听资料在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能力及证明力与其取得方式、手段、途径等的合法性密切相关。在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时,应持比较宽容的态度,兼顾当事人的平等地位和取证的现实性。同时,对于视听资料的获取方式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避免对当事人权益的不当侵犯。
软件推广应用合作合同的内容。合同规定了双方的合作范围、期限及独家销售代理权,明确了订单流程、交货细节、价格及返利政策、产品技术质量标准等。甲方提供软件产品,支持市场宣传和销售,进行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并有权调整产品策略、市场策略和价格策略。合同也规定
甲乙方之间的合作协议,主要内容为乙方根据甲方需求提供具有版权的软件模块,合作期限为_____年。协议包括软件安装、调试、支持服务、培训、保密及版权、收益分配等方面。双方共同分工合作,确保软件正常运行,同时保护软件版权和甲方产品资料。收益按股权比例分配
商业秘密合法来源的主要方式,包括独立开发、反向工程、权利人自己泄密、合法受让或被许可及个人信赖等。其中独立开发和反向工程抗辩难度较大,权利人需采取合理保密措施,同时客户信赖也被纳入考量范畴。此外,还涉及到许可使用协议等相关法律条款的应用。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是个长期困扰刑事审判的突出问题,赔偿范围、标准、数额及兑现等问题在审判实践中都非常棘手,直接影响到司法公正。如过错问题,刑事认定被害人有过错,民事部分便可依法减轻被告人的赔偿责任,一般不要判被告人全额赔偿。又如共同犯罪案件,民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