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货主(借款人)与银行签订《银企合作协议》、《账户监管协议》;仓储企业、货主和银行签订《仓储协议》;同时仓储企业与银行签订《不可撤销的协助行使质押权保证书》。
其次,货主按照约定数量送货到指定的仓库,仓储企业接到通知后,经验货确认开立专用存货仓单;货主当场对专用存货仓单作质押背书,由仓库签章后,货主交付银行提出存货(现货)质押贷款申请。
再其次,银行审核后,签署贷款合同和存货(现货)质押合同,按照存货价值的一定比例放款至货主在银行开立的监管账户。
最后,贷款期内实现正常销售时,货款全额划入监管账户,银行按约定根据到账金额开具分提单给货主,仓库按约定要求核实后发货;贷款到期归还后,余款可由货主(借款人)自行支配。
存货(现货)质押贷款是指借款人以存货作为质物向信贷人借款,为实现对质物的转移占有,信贷人委托物流企业或资产管理公司等成为第三方企业,代为监管和存储作为质物的存货。
一、未按我国《担保法》要求办理抵押物登记手续。我国《担保法》第42条第2项规定,以城市房地产或者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必须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部门办理抵押物登记。签订抵押合同后不办理抵押物登记的,抵押合同无效。
二、未经房产所有权人同意,以他人房产作抵押。这样做不但抵押关系无效,而且构成侵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13条规定:“借款人以自己不享有所有权或经营管理权的财产作抵押物的,应当认定抵押无效。”
三、未经共有人同意以共有房产作抵押。这样做不仅抵押关系无效,而且侵犯其他共有人的合法权益,由房产抵押引发侵权纠纷。
四、用于抵押的证件不齐全。房产抵押必须质押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有的当事人只将房产证抵押,未将该房产的土地使用证抵押;或者只在抵押合同中规定以“某某房产作抵押”,而有效房产证件未交抵押权人掌握,致使抵押物失控,造成多头抵押的不良后果。
质押合同的基本条款,包括被担保债权的种类和数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质押财产的描述、担保的范围、质押财产交付的时间等。文章还介绍了质押的类型、质权的定义和担保效力,以及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的责任和处理方式。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存续期间和不知情的第三者的
权利质押中的法律风险及限制问题。其中,介绍了权利质押的概念及其作为债权担保的形式属性。探讨了关于权利质押种类中“其他权利”的界定存在的争议,以及实际操作中的限制和公示问题。特别是对于个人理财产品作为权利质押的特殊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指出需要对现有理财产
商标专用权的质押权利及其准备工作。商标专用权可转让并可作为质押物,质押合同需书面并登记生效。在质押前,出质人和质权人应充分准备,如评估质押商标价值、确认出质人的所有权、商标注册情况等。质押合同应包括主债权种类、数额、债务履行期限等。准备工作确保合同有
质押物孳息的行权时间,指出其应在质押期间进行,并阐述了质权合同的订立内容和质权人的权利。质权人享有占有质物、收取孳息、质权保全、优先受偿和转质等权利,但在质权存续期间,未经出质人同意,擅自使用、出租、处分质物或设定转质权等行为可能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