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的撤销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合同撤销是指当事人对合同的内容有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可以经利害关系当事人请求,撤销该合同,使其已经发生的法律效力归于消灭。合同撤销后的法律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合同撤销后将发生两方面效力,一是合同自始无效,当事人无需履行合同;二是当事人因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还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但是合同被撤销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二、保险合同撤销事由有哪些?
(一)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
基于最大诚信原则,以及保险合同的技术性,并维持其对价平衡等因素考虑,各国保险法均为投保人确立了如实告知义务。我国《保险法》第16条第1款也对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做了相关规定,其规定:“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而对于违反如实告知义务的行为,其第2款规定:“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二)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谎称发生保险事故或制造保险事故
我国《保险法》向来将“诚实、信用”作为重要的基础原则之一,而由于保险本身的“射幸性”、“附合性”等原因,世界各国立法几乎无一例外的在各自的保险规定中严格要求当事人双方的诚信度投保人如果在主观上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发生,不但具有欺诈,而且破坏了保险合同订立之初估算的危险与保险费之间对价平衡关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赋予保险人合同解除权是合理的,同时也体现了保险法的最大诚信原则和对价平衡原则。我国《保险法》第27条第2款规定,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保险人拥有合同解除权。
(三)投保人申报的被保险人年龄不实
我国《保险法》对投保人未如实告知年龄的行为有自己独特的规定。第32条规定,如果投保人申报的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并且不符合保险合同中所约定的年龄范围则保险人享有保险合同解除权,但是要退还保险单中所约定的一定数额的现金价值。此时的保险人合同解除权也同样受到“不可抗辩条款”以及“除斥期间”的限制。
当然,保险合同的撤销不仅仅存在以上的几类原因,还会因为保险合同的效力中止后投保人未按期申请复效、保险标的转让而导致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投保人以及被保险人违反维护保险标的安全的义务等原因造成保险合同的撤销。
保险合同变更的相关法律规定。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可进行必要的变更,分为保险合同主体的变更和保险合同其他记载事项的变更。变更保险合同应当采用法定形式,经过法律程序实施,可采用批注或附贴批单、书面协议等方式进行。
保险合同的概念、性质和特点,包括保险合同的双务性质、射幸性质、标准附合性质和要式性质等法律特征。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设立、变更或终止保险法律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具有经济交换和法律关系的双重属性。文章还对保险合同的形式和订立方式进行了介绍。
保险公司的定义、分类及其相关法规。保险公司是为公众提供风险保障的经济组织,分为人寿和财产两类。保险公司需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并遵守股权持有限制。保险条款和费率需报备并遵守规定,中国保监会有权颁布范本和规范业务行为。保险公司对同一险种应执行
保险人的合同解除权有约定解除权和法定解除权两类。我国《保险法》允许保险合同当事人自行约定合同解除条件,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保险人可与对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合同解除的条件,当约定条件成就时,保险人即享有约定解除权。在财产保险中,不论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是否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