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法释义第一百六十六条是怎样的
时间:2024-12-17 浏览:7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从经济角度看,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是一方同意补偿另一方损失的一种合同安排;从社会角度看,保险是社会经济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精巧的稳定器”。那么保险法释义第一百六十六条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就跟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具体的内容吧。
保险代理机构、保险经纪人的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
保险代理机构和保险经纪人的定义和职责
保险代理机构是指根据保险人的授权,代为办理保险业务并收取代理手续费的单位。保险经纪人是为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的保险合同提供中介服务,并收取佣金的单位。保险代理机构和保险经纪人在保险市场中扮演着桥梁和纽带的角色,帮助保险人拓展业务和投保人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
新《保险法》第131条规定的违法行为
根据新《保险法》第131条的规定,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及其从业人员在办理保险业务活动中不得有以下行为:
- 欺骗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
- 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
- 阻碍投保人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或者诱导其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
- 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
- 利用行政权力、职务或者职业便利以及其他不正当手段强迫、引诱或者限制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
- 伪造、擅自变更保险合同,或者为保险合同当事人提供虚假证明材料;
- 挪用、截留、侵占保险费或者保险金;
- 利用业务便利,为其他机构或者个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 串通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骗取保险金;
- 泄露在业务活动中知悉的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商业秘密。
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根据上述违法行为,保险代理机构、保险经纪人及其从业人员将承担以下法律责任:
- 刑事责任:若保险代理机构、保险经纪人及其从业人员在业务中欺骗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涉及欺诈公私财物且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将依照《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进行刑事处罚。此外,若其以虚构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使用伪造、变造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进行诈骗等行为,将依照《刑法》第224条的规定论处。若构成其他犯罪行为,将依照《刑法》的相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 行政责任:若保险代理机构、保险经纪人及其从业人员的违法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将责令其改正,并处以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若情节严重,将吊销其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或者经纪业务许可证。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保监会推进车险深化改革
保监会推进车险深化改革的相关内容。保监会放开自主核保系数和渠道系数,实现差异化定价浮动,并向消费者让利。宁波地区的费率调整为例,最低折扣率可低至0.3825,体现地域间费率差异。改革将提高赔付率,对保险公司经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同时推动市场化的费率形
-
保单现金价值的功能及作用
保单现金价值的功能与作用。保单现金价值具备投保人退保、保单贷款和分红的功能。在人身保险合同中,现金价值代表着保单的解约退还金或退保价值。投保人在要求解约或退保的情况下,保险人会根据现金价值退还部分金额给投保人。因此,了解保单现金价值的功能和作用对于投
-
保险法修订的亮点
保险法的修订及其亮点。修订指导思想旨在明确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保护被保险人利益。修订内容涵盖最大诚信、保险利益和赔偿原则等方面,调整了保险人与被保险方关系,增加了强制性条款,创造了可预见性。然而,新《保险法》仍存在不少缺憾,包括条款不足、空白未填补、结
-
肇事逃逸商险免责条款的生效方式
交通肇事逃逸事件中,商险免责条款的生效方式。根据《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相关法规,保险公司需在明确说明免责条款后,才能不承担赔偿责任。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时,保险公司需遵循公平原则,对免责条款进行提示和说明。如果未履行相关义务,相关条款
-
保险法释义第一百六十六条是怎样的
-
保险经纪人的法律地位和法律责任
-
保险经纪人承担什么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