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一旦签订了《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书》,房屋拆迁当事人应当履行合同,不得反悔。然而,在以下四种情况下,可以对《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书》进行反悔:
房屋拆迁依赖于政府的行政许可,如果政府的行政许可行为被撤销或确认为违法,那么根据此许可签订的《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书》的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有权依法要求确认《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书》的无效性。
房屋拆迁依赖于房屋估价机构的估价行为,如果房屋估价机构未依法选定,或者未依法进行估价,或者估价结果显失公平,当事人可以依法要求变更或撤销《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书》。
如果在签订《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书》的过程中存在其他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的情况,其中一方可能使用欺诈、胁迫等手段,使对方在不符合真实意愿的情况下签订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要求变更或撤销合同。
如果《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书》是由家庭中的未成年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可以追认该协议无效。
当发生上述情况时,房屋拆迁当事人完全可以反悔《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书》,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变更或撤销《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书》,或确认该协议无效。
在拆迁公告发布后,拆迁人员约见被拆迁人谈判拆迁协议时,如果被拆迁人的合法要求被拒绝(如要求产权调换),被拆迁人应依法提出合理主张,耐心与其洽谈,语气和气,切忌激化矛盾。
在拆迁人声称要进行裁决或刚刚通知被拆迁户参加裁决会时(一般从提出裁决申请到裁决书下达为一个月),被拆迁户可以到基层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一般来说,在拆迁范围内未达到一半人数或拆迁公告下达两个月前不宜过早提起诉讼,通过诉讼将拆迁人拖入泥潭,使其无法获得合法的强制拆迁。
根据《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第12条第2项的规定,如果被拆迁人提起对拆迁许可证的诉讼,拆迁行政裁决应当中止进行。这样就不会发生后续的合法行政强拆或司法强拆,对被拆迁户非常有利。
如果在诉拆迁许可证一案二审未结案的情况下,拆迁主管部门仍然违法作出裁决,被拆迁人可以向最高法院申诉,该裁决肯定会被判定为违法无效。依据该违法无效的裁决所做出的后续司法或行政强拆裁判或决定都将被视为违法无效,受害人有权请求国家赔偿。
一旦法院受理后,即使被拆迁人的理由非常充分,大多数法院也会在最短时间内判决原告败诉。在这种情况下,被拆迁人应及时设计第二个诉讼,目的是拖延时间。
被拆迁人可以在第一个案件一审判决下达前或后(不得超过二审判决书下达的时间)针对阅卷时了解到的被告所提交的证据存在的问题,提起第二个行政诉讼。法院受理第二个案件后,原告应持第二个案件的受理通知书,主动向第一个案件的法庭提交书面的中止诉讼申请书,请求法庭根据最高法院《关于执行行诉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1条第6项的规定中止第一案的诉讼。如果法院不中止而继续作出判决,该判决将被申诉到北京最高法院并被撤销。记住:第一个案件中止的时间越长,对被拆迁户越有利,因为拆迁人等不及,只能自己提高补偿标准。
是否需要请专业人士或律师代理,以及如何办理上述案件,取决于被拆迁户的综合情况。以上诉讼一人提起算作一案,几十人或上百人由于诉讼请求相同,也只算作一案,法院只收取50元的诉讼费。但对于不服拆迁裁决的案件,每户算作一案,不能并案审理。
拆迁补偿协商不一致时的法律诉讼程序。当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无法达成一致时,将报请政府作出决定并公告。被征收人对征收补偿决定不服,可提起行政诉讼。同时,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但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及欺诈胁迫等情况下可撤销或变更。
应对房屋拆迁纠纷的不同处理方式。首先,当拆迁双方无法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时,可以向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请裁决,如不满裁决可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其次,在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后,如发生纠纷,应通过司法或仲裁途径解决。若采取仲裁方式,需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
村委会盖章的拆迁协议是否有效的问题,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协议内容、村委会权限、签订程序等。同时,文章还涉及店面拆迁租客是否有赔偿的问题,这取决于租赁合同、租客投入、拆迁政策等。另外,还提及了房屋征收补偿服务中心的待遇情况,包括薪资、福利和职业发展机会
当政府不履行房屋拆迁协议时,被拆迁者可以采取的措施。被拆迁者可以通过提起行政诉讼、申请行政复议或协商解决方案来应对。在签署拆迁协议过程中,被拆迁者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规范,包括采用标准化协议文本、明确关键内容、及时备案和办理公证等。若政府违约,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