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征地拆迁协议 > 拆迁协议 > 农村、城市房屋拆迁之前要进行哪些审批

农村、城市房屋拆迁之前要进行哪些审批

时间:2020-07-08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55094
在现实生活中对农村土地征收,提前回收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情形是非常多的,而进行征收拆迁是需要审批的,并且审批的项目会比较多,那么农村、城市房屋拆迁之前要进行什么审批?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农村、城市房屋拆迁之前要进行哪些审批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农村房屋拆迁的,需要取得的审批包括农用地转用审批、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等,而城市房屋拆迁要取得的审批包括目立项的审批、用地规划的审批、拆迁补偿方案等。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四条 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国务院批准。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为实施该规划而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按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批次由原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机关批准。在已批准的农用地转用范围内,具体建设项目用地可以由市、县人民政府批准。

本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十五条 征收下列土地的,由国务院批准:

(一)基本农田;

(二)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三十五公顷的;

(三)其他土地超过七十公顷的。

征收前款规定以外的土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

征收农用地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先行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其中,经国务院批准农用地转用的,同时办理征地审批手续,不再另行办理征地审批;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征地批准权限内批准农用地转用的,同时办理征地审批手续,不再另行办理征地审批,超过征地批准权限的,应当依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另行办理征地审批。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第九条 依照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确需征收房屋的各项建设活动,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旧城区改建,应当纳入市、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应当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经过科学论证。

第十条 房屋征收部门拟定征收补偿方案,报市、县级人民政府。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征收补偿方案进行论证并予以公布,征求公众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不得少于30日。

第十一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征求意见情况和根据公众意见修改的情况及时公布。

因旧城区改建需要征收房屋,多数被征收人认为征收补偿方案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由被征收人和公众代表参加的听证会,并根据听证会情况修改方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被征收人应保留补偿协议原件

    被征收人在签订补偿协议后应保留一份补偿协议原件的重要性。保留原件能保护自身权益,避免征收方可能的篡改和侵害。此外,若后期发生诉讼,原件可作为有效证据。文章还提及了相关的法律规定。

  • 拆迁协议订立后可确认无效的情形

    拆迁协议可以被确认为无效的情形。这些情况包括:拆迁人未办理相关手续、拆迁人与非被拆迁人签订协议、被拆迁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代理人超越权限或无代理权签订协议、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协议、以及通过欺诈、胁迫等手段签订的协议。此外,如果拆

  • 如何审查房屋拆迁补偿协议

    如何审查房屋拆迁补偿协议。在签订协议时,需要明确违约责任和合同履行程序,并注意避免先行拆迁设备和厂房而后变更项目规划导致损失的情况。审查合同应注意是否存在不利因素和不公平条款,特别是付款条件。此外,办理房屋拆迁协议公证时,需注意房屋产权人已死亡的情况

  • 模拟拆迁的协议要注意的法律问题

    模拟拆迁中的法律问题。在模拟拆迁过程中存在透明度和拆迁主体的问题,部分居民可能在不了解情况下被迫签署协议。拆迁补偿协议也存在多种无效情形,如拆迁人不具备权利能力、被拆迁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等。在协商拆迁安置补偿事宜时,应遵守国家法

  • 拿着拆迁协议能办房产证吗
  • 拆迁协议签了多久钱到账
  • 未成年可以签拆迁协议吗
征地拆迁协议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