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拆迁补偿协议是指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就拆迁安置补偿事宜达成的民事协议。有效的民事协议受法律保护,而无效的民事协议则不受法律保护。
无效民事协议是指因不符合国家法律规定而经法律机关确认后,自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拘束力的协议。对于拆迁补偿协议而言,其无效是指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所达成的协议因不符合相关法律规范的规定,经有关部门确认后,自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拘束力。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结合房屋拆迁的行政法规、规章、拆迁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造成拆迁协议无效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类:
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在协商拆迁安置补偿事宜时,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拆迁协议,依据《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应确认为无效。
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拆迁协议主要包括形式和内容违反法律规定两类。拆迁协议的形式必须符合拆迁法律规范的规定。根据1991年《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拆迁协议应采用书面形式。对于依法代管的房屋,当代管人是房屋拆迁主管部门的,拆迁安置和补偿协议必须经公证机关公证。根据2001年6月13日国务院发布的现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十三条的规定,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应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因此,两次拆迁法规都规定了拆迁协议应采用书面形式。
房屋买卖协议的法律效力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双方自愿签订的房屋买卖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但存在欺诈胁迫、恶意串通等法定情形会导致合同无效。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出卖人主体不当、买受人主体不当、出卖人隐瞒抵押事实和销售拆迁安置房屋等情况也会导致合同无效。购
股权转让价格的确定及其对协议有效性的影响。股权转让价格应根据市场交易价格确定,若价格不合理可能影响协议有效性。合同成立并产生法律效力需满足一定法律条件,而在股权转让中,特别法的存在使得股权转让合同的无效或被撤销范围超出一般合同法的规定范围。
父母子女关系的法律性质及断绝关系的协议效力问题。亲生父母子女关系基于自然血缘,不能通过协议解除,断绝关系协议无效。父母子女关系分为自然血亲与拟制血亲,前者无法解除,后者可因法律行为或实际抚养关系解除而终止。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无效,包括断绝父
医疗事故中的免责条款的法律效力。对于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免责条款无效,法律给予特殊保护。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也无效,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协议免责适用于民事和行政责任,但不适用于刑事责任,我国的刑事制度也在改革以考虑被告人积极赔偿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