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补偿协议是指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就拆迁安置补偿事宜达成的民事协议。有效的民事协议受法律保护,而无效的民事协议则不受法律保护。
无效民事协议是指因不符合国家法律规定而经法律机关确认后,自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拘束力的协议。对于拆迁补偿协议而言,其无效是指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所达成的协议因不符合相关法律规范的规定,经有关部门确认后,自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拘束力。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结合房屋拆迁的行政法规、规章、拆迁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造成拆迁协议无效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类:
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在协商拆迁安置补偿事宜时,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拆迁协议,依据《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应确认为无效。
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拆迁协议主要包括形式和内容违反法律规定两类。拆迁协议的形式必须符合拆迁法律规范的规定。根据1991年《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拆迁协议应采用书面形式。对于依法代管的房屋,当代管人是房屋拆迁主管部门的,拆迁安置和补偿协议必须经公证机关公证。根据2001年6月13日国务院发布的现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十三条的规定,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应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因此,两次拆迁法规都规定了拆迁协议应采用书面形式。
拆迁补偿协商不一致时的法律诉讼程序。当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无法达成一致时,将报请政府作出决定并公告。被征收人对征收补偿决定不服,可提起行政诉讼。同时,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但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及欺诈胁迫等情况下可撤销或变更。
应对房屋拆迁纠纷的不同处理方式。首先,当拆迁双方无法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时,可以向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请裁决,如不满裁决可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其次,在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后,如发生纠纷,应通过司法或仲裁途径解决。若采取仲裁方式,需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
村委会盖章的拆迁协议是否有效的问题,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协议内容、村委会权限、签订程序等。同时,文章还涉及店面拆迁租客是否有赔偿的问题,这取决于租赁合同、租客投入、拆迁政策等。另外,还提及了房屋征收补偿服务中心的待遇情况,包括薪资、福利和职业发展机会
当政府不履行房屋拆迁协议时,被拆迁者可以采取的措施。被拆迁者可以通过提起行政诉讼、申请行政复议或协商解决方案来应对。在签署拆迁协议过程中,被拆迁者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规范,包括采用标准化协议文本、明确关键内容、及时备案和办理公证等。若政府违约,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