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征地拆迁领域,农民的合法权益长期以来受到土地违法乱象的严重侵害。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包括耕地和宅基地,在未经农用地转用审批的情况下被以各种名义和方式用于项目建设,而农民应享有的征收补偿权益则无法得到保障。
“未批先占”是一种常见的违法占地行为,其中的“批”指的是农用地转用审批和土地征收审批。根据《土地管理法》第44条的规定,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需要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如果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必须得到国务院的批准。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如果需要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需要按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批次由原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机关批准。在已批准的农用地转用范围内,具体建设项目用地可以由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对于本条第二款和第三款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如果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需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45条的规定,征用基本农田、超过三十五公顷的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以及超过七十公顷的其他土地,需要得到国务院的批准。而征用前款规定以外的土地,需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
对于“未批先占”的行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权:
1. 向相关部门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如果政府信息公开表明没有征地批准文件,可以向国土资源部门提出土地违法查处申请,要求对地方政府的违法征地或相关企业的违法占地行为进行查处。如果国土资源部门存在行政不作为,可以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2条第6项规定,提起行政诉讼,要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
2. 举报违法征地行为。如果发现基层政府存在违法征地行为,可以向上级政府逐级反映,直至国土资源部。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严格管理防止违法违规征地的紧急通知》的规定,对于违法征地、采取暴力方式征地等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引发群体性或恶性事件的,应按照相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如果问题严重,构成犯罪,可以直接向当地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举报。
农村搬迁补偿标准及其内容,包括宅基地补偿、房屋及地上附着物补偿以及土地管理法关于征用土地补偿的规定。补偿标准因地区而异,涉及货币补偿和置换补偿两种方式。土地管理法规定了征用土地时应按原用途给予补偿,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
农村征地拆迁中宅基地补偿标准的差异。补偿标准因地区、房屋结构和质量不同而有所差异,反映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影响。同时,提供了现金补偿和异地安置两种补偿方式,并说明了额外补贴和奖励的情况。
农村空心房的定义、政策规定及其整治面临的问题。国家为解决长期闲置的空心房占用土地资源的问题,出台了拆除政策,并鼓励农民有偿退出闲置房屋。各地的空心房退出拆除补偿标准不一。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农村宅基地和房屋拆迁的补偿办法。
违法行为的概念及其分类。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犯罪行为),以及按违反的法律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和违宪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是行政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违反民事法律规定,损害他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