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征地拆迁领域,农民的合法权益长期以来受到土地违法乱象的严重侵害。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包括耕地和宅基地,在未经农用地转用审批的情况下被以各种名义和方式用于项目建设,而农民应享有的征收补偿权益则无法得到保障。
“未批先占”是一种常见的违法占地行为,其中的“批”指的是农用地转用审批和土地征收审批。根据《土地管理法》第44条的规定,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需要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如果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必须得到国务院的批准。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如果需要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需要按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批次由原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机关批准。在已批准的农用地转用范围内,具体建设项目用地可以由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对于本条第二款和第三款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如果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需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45条的规定,征用基本农田、超过三十五公顷的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以及超过七十公顷的其他土地,需要得到国务院的批准。而征用前款规定以外的土地,需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
对于“未批先占”的行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权:
1. 向相关部门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如果政府信息公开表明没有征地批准文件,可以向国土资源部门提出土地违法查处申请,要求对地方政府的违法征地或相关企业的违法占地行为进行查处。如果国土资源部门存在行政不作为,可以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2条第6项规定,提起行政诉讼,要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
2. 举报违法征地行为。如果发现基层政府存在违法征地行为,可以向上级政府逐级反映,直至国土资源部。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严格管理防止违法违规征地的紧急通知》的规定,对于违法征地、采取暴力方式征地等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引发群体性或恶性事件的,应按照相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如果问题严重,构成犯罪,可以直接向当地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举报。
政府违法征地的应对措施和法律举报渠道,包括被征收人向上级政府、公安机关或检察院举报的途径。同时,文章介绍了农村集体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标准和其他附着物的补偿标准。对于违法征地行为,被征收人应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县级政府征地是否属于国家级征地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县级政府没有土地征收权的审批权限,因此是否属于国家级征地取决于作出征收决定的审批机关。如果是国务院批准的征收决定,就可以认定为国家级征地。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
各地征地投诉的处理办法。当发生征地纠纷时,可以通过协商、向土地管理部门或检察机关举报来解决。对于违法征地行为,可以向上一级政府或公安机关举报。同时,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紧急通知,省级政府应加强征地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市、县政府需切实履行责任,确保依法征地、
违法征地的解决方法。对于违法征收土地,可以向违法征收的上级政府投诉或向公安机关、检察院举报。同时,征收集体土地和房屋需要依法支付补偿费并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地拆迁过程中,征收土地需经省级以上政府批准,补偿标准要明确并公开公示,确保被征地户的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