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拆除房屋的所有权证。
2.证明被拆除房屋的结构、性质和建筑面积的证据。
3.若被拆除房屋所有权证上的所有人与主张权利的被拆迁人不同,还需提供证明拆迁人享有补偿安置权利的证据。
4.证明房屋被拆除时间的证据。
5.如已达成前拆补偿协议,还需提交拆迁补偿协议。
6.经房屋拆迁主管部门裁决的,还需提交裁决书。
7.拆迁许可证。
8.房屋拆迁公告和张贴公告的照片资料。
9.新建建筑物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工程竣工验收证明。
10.房屋被拆除前的面积丈量报告。
11.向被拆迁人支付补偿金、房屋搬迁费、电话迁移费和过渡期安排补助费的凭证。
12.提供过渡时期临时用房给被拆迁人的证据。
13.用以安置被拆迁人的房屋平面图、建筑面积和竣工验收报告等。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
1.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在诉讼过程中不得自行向原告、第三人和证人收集证据。
2.被告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已经收集了证据,但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延期提供。
3.原告或第三人提出了在行政处理程序中未提出的理由或证据,经人民法院准许,被告可以补充证据。
4.原告可以提供证明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若原告提供的证据不成立,不免除被告的举证责任。
5.在起诉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请的证据。但若被告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或原告因正当理由不能提供证据,则不适用此规定。
6.在行政赔偿、补偿的案件中,原告应当对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提供证据。若因被告的原因导致原告无法举证,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诉讼中被告的身份问题。在拆迁许可、拆迁决定、拆迁补偿裁决等行政行为中,拆迁行政管理部门和人民政府都可能成为被告。特别是政府下属机构或临时组织在拆迁过程中既扮演拆迁人角色又作出相关决定和裁决时,政府将承担被告责任。
因环评原因导致企业拆迁补偿金额过低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包括企业可申请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市、县级人民政府应给予的补偿内容,以及补偿决定的程序和管辖法院的确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征地拆迁纠纷案件的地域管辖设立目的。
《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被告作出的行政行为在存在特定错误时,人民法院可判决撤销并要求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形。包括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职权和滥用职权等情况。同时指出,“可以”并不意味着人民法院有权力选择是否判决重作,而是
拆迁纠纷律师的收费标准,包括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拆迁补偿的不同以及拆迁征地律师的收费情况。费用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案件复杂程度、律师的经验和专业水平、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具体的收费标准因地区、案件具体情况和律师个人因素而异,可能是按小时计费或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