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拆除房屋的所有权证。
2.证明被拆除房屋的结构、性质和建筑面积的证据。
3.若被拆除房屋所有权证上的所有人与主张权利的被拆迁人不同,还需提供证明拆迁人享有补偿安置权利的证据。
4.证明房屋被拆除时间的证据。
5.如已达成前拆补偿协议,还需提交拆迁补偿协议。
6.经房屋拆迁主管部门裁决的,还需提交裁决书。
7.拆迁许可证。
8.房屋拆迁公告和张贴公告的照片资料。
9.新建建筑物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工程竣工验收证明。
10.房屋被拆除前的面积丈量报告。
11.向被拆迁人支付补偿金、房屋搬迁费、电话迁移费和过渡期安排补助费的凭证。
12.提供过渡时期临时用房给被拆迁人的证据。
13.用以安置被拆迁人的房屋平面图、建筑面积和竣工验收报告等。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
1.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在诉讼过程中不得自行向原告、第三人和证人收集证据。
2.被告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已经收集了证据,但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延期提供。
3.原告或第三人提出了在行政处理程序中未提出的理由或证据,经人民法院准许,被告可以补充证据。
4.原告可以提供证明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若原告提供的证据不成立,不免除被告的举证责任。
5.在起诉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请的证据。但若被告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或原告因正当理由不能提供证据,则不适用此规定。
6.在行政赔偿、补偿的案件中,原告应当对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提供证据。若因被告的原因导致原告无法举证,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起诉期限与诉讼时效的区别,两者性质、立法目的、起算时间、期间变化以及人民法院处理方式均不同。同时概述了拆迁补偿流程,包括拆迁人申领许可证、发布公告、宣传和解释、确定补偿标准和安置方案以及达成补偿协议等步骤。
承租人在拆迁过程中所面临的损失及权利缺失问题。承租人应享有获得搬迁、临时安置补偿、停产停业损失及装饰装修补偿的权利。但在实际操作中,征收部门未给予承租人足够的权利,导致承租人在征收过程中无法主张自己的权利。同时,承租人也应享有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权利
平房拆迁的法律规定以及应对措施。在拆迁过程中,存在冻结期,禁止过户和不当增加补偿费用的行为。同时,探讨了开发商不遵守拆迁协议的应对措施,包括了解原因、协商、投诉和诉讼等。在拆迁协议中,重要内容包括签订主体、被拆除房屋详情、补偿安置方式等。
征地补偿纠纷属于行政诉讼范畴。根据土地管理法和行政诉讼法,征地补偿纠纷提起诉讼的案件属于行政诉讼。补偿原则为适当补偿,保持被安置农民原有生活水平。补偿方式包括实物安置和货币补偿,补偿标准由省、市、自治区制定,主要考虑被拆迁房屋建设投入的费用和区位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