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未成年人节目不得包含以下内容:
(一) 渲染暴力、血腥、恐怖,教唆犯罪或者传授犯罪方法;
(二) 除健康、科学的性教育之外的涉性话题、画面;
(三) 肯定、赞许未成年人早恋;
(四) 诋毁、歪曲或者以不当方式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五) 歪曲民族历史或者民族历史人物,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
(六) 宣扬、美化、崇拜曾经对我国发动侵略战争和实施殖民统治的国家、事件、人物;
(七) 宣扬邪教、迷信或者消极颓废的思想观念;
(八) 宣扬或者肯定不良的家庭观、婚恋观、利益观;
(九) 过分强调或者过度表现财富、家庭背景、社会地位;
(十) 介绍或者展示自杀、自残和其他易被未成年人模仿的危险行为及游戏项目等;
(十一) 表现吸毒、滥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其他违禁药物;
(十二) 表现吸烟、售烟和酗酒;
(十三) 表现违反社会公共道德、扰乱社会秩序等不良举止行为;
(十四) 渲染帮会、黑社会组织的各类仪式;
(十五) 宣传、介绍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
(十六) 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
若以科普、教育、警示为目的,制作、传播的节目中确有必要出现上述内容的,应当根据节目内容采取明显图像或者声音等方式予以提示,在显著位置设置明确提醒,并对相应画面、声音进行技术处理,避免过分展示。
附条件不起诉的定义及其在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未成年人犯罪时的应用。附条件不起诉决定书包括被起诉人的基本情况、案由和案件来源、案件事实、不起诉的依据和理由以及告知事项。同时列举了可以免除刑罚的九种情况,包括境外犯罪、聋哑人或盲人犯罪、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等
中国关于童工的年龄界定和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法律,童工是指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并且禁止各类单位招用童工。但在文艺、体育等特殊领域,若获得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同意,可以招用不满16周岁的专业文艺工作者和运动员。此外,学校、培训机构可组织未成年人进
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原则和程序。包括从宽处理、不适用死刑、教育感化挽救、分案处理、保障诉讼权利、全面调查以及迅速简约等原则。这些原则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实现教育和改造的目的,促进其健康成长。
犯罪记录查询的相关法律规定。一般公众无法查询有犯罪记录的个人信息,只有具备相关资格的人员才有权查询。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被封存,不能被随意查询,而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则可以被查询到。文章还解释了什么是刑事犯罪记录,包括其定义和法律对于犯罪行为的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