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清查的种类
一、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一)按财产清查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1、全面清查
含义:全面清查是指对全部财产进行盘点或核对。
全面清查的对象一般包括:
(1)货币资金
(2)财产物资:包括本单位的所有固定资产、库存商品、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未完工工程等;属于本单位但在途中的各种在途物资;委托其他单位加工、保管的材料物资;存放在本单位的代销商品、材料物资等。
(3)债权债务
全面清查适用的情况:
(1)年终决算前,为确保年终决算会计资料真实、正确,需进行全面清查
(2)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前,中外合资、国内联营前以及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前,为了明确经济责任,需进行全面清查
(3)开展全面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等活动,为了摸清家底,准确的核定资产,需进行全面清查
(4)单位主要负责人调离工作前。
全面清查范围广、内容多、时间长、工作量大。
2、局部清查
含义:局部清查是指根据需要对部分财产进行盘点或核对。
对象:现金(每日业务终了时清点核对)
银行存款(每月至少核对一次)
库存商品、原材料等(年内轮流盘点或重点抽查;各种贵重物资,每月盘点一次)
债权债务(每年至少应同对方核对1-2次)
局部清查范围小、内容少、时间短,但专业性较强。
二、定期清查和局部清查
(二)按财产清查的时间不同,可分为定期清查和局部清查。
1、定期清查
含义:定期清查是指按预先计划安排的时间对财产进行的清查。定期清查一般在期末进行。
范围:它可以是全面清查,如:年末决算前的清查,年末、月末结账前的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如:现金、贵重物品的每日清点。
2、不定期清查
含义:不定期清查是指根据实际需要对财产进行的临时性清查。不定期清查并未事先规定清查时间。
范围:它可以是全面清查,例如:合资、收购、改革、改制、兼并、撤销前的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例如:物资保管人员工作交接时进行的清查,发生意外灾害时进行的清查。
母公司与股份公司之间的重组协议。协议中定义了母公司和股份公司的含义,以及重组、重组文件、财务报表、生效日期等术语。协议确定了重组内容的确定,包括资产负债划分、债权债务处理、资产划分、无形资产的处理等。重组已获得有关部门批准,自重组进行的资产评估基准日
固定资产盘盈和盘亏的会计处理以及税务处理方法。对于固定资产盘盈,需要确定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进行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计算所得税费用,补提盈余公积,并调整利润分配。对于固定资产盘亏,需要进行记账处理,并在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处理。税务处理包括计算应纳税所
资本溢价的会计处理。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时,会计处理方式包括借记相关科目如“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同时处理与发行权益性证券相关的交易费用。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包括同一控制下控股合
主要是对企业的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对企业各项资产、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核对查实。企业产权界定是依法划分企业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使用权等产权归属,明确各类产权主体的权利范围及管理权限的法律行为。资产评估完成后,应聘请具有法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改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