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兼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通过不同方式来合并,以下是兼并的主要形式:
兼并方承担被兼并方的全部债权债务,接收被兼并方全部资产,安置被兼并方全部职工,从而成为被兼并企业的出资者。
兼并方出资购买被兼并方的全部资产。
兼并方通过收购或资产转换等方式,取得被兼并企业的控股权。
被兼并方的出资者将被兼并企业全部资产授权给兼并方经营。
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通过签订协议实现合并,组成一个新的企业。
企业兼并应遵循以下原则:
兼并双方应自愿协商,不受地区所有制行业隶属关系限制。
兼并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以优势互补为基础,有利于优化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兼并方应承担被兼并企业的债务,并向被兼并企业增加资金投入,以盘活存量资产,提升企业活力。
兼并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得损害债权人和职工的权益,不得形成垄断和妨碍公平竞争。
兼并应符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按照新的企业经营机制运行,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加强企业管理。
公司兼并和收购有以下不同之处:
公司合并是公司间的行为,主体是参加合并的各公司;股权收购是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的股东之间的交易行为,主体是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股东。
公司合并使公司实体发生变化,被并公司解散,丧失法律人格;股权收购中,收购方可以完全控制目标公司,也可以取得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
公司合并是合并双方平等协商、资源合作的结果,合并双方处于“友好”关系中;股权收购中,收购者与被收购的目标公司的关系可能是“友好”或“敌意”的。
公司合并中,被并公司完全并入存续公司或新设公司,后者取得被并公司的全部财产、权利义务;股权收购中,收购方可以完全控制目标公司,也可以只取得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
公司合并需要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包括决议、协议和登记等;股权收购的程序和法律适用则有所不同。
私下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的法律效力。这取决于公司章程的规定,若允许则有效,若禁止则无效。在公司法规定下,股东间可相互转让股权,股东向非股东转让股权需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不同意的股东应购买该转让的股权,否则视为同意转让。
企业并购的法律程序及阶段。文章分为五个阶段,包括前期准备、目标企业调研、并购方案调整、谈判及签约以及并购实施。在前期准备阶段,企业需要制定并购方案并确定目标企业。在目标企业调研阶段,需要全面了解目标企业的各方面情况并形成尽职调查报告。并购方案需要根据
实收资本的定义、构成及其变更流程。实收资本是企业章程、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表明所有者对企业的基本产权关系。企业实收资本变更需提交一系列材料,包括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股东出资信息等。适用于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设立的
企业并购中的风险与法律保障问题。风险包括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法律风险、违反法律规定的法律风险、反收购风险以及可能产生的纠纷。防范措施包括严防尽职调查中的陷阱、明确尽职调查中的风险点和充分考虑职工安置问题。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应注意这些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