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的变更形式 > 公司并购 > 目前我国企业兼并的立法概况

目前我国企业兼并的立法概况

时间:2023-10-27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61276
企业兼并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企业进行合并,合并必然存在这一些问题。那么,在我国企业兼并的立法有那些你?有存在那些问题呢?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关我国企业兼并的立法的相关资料,以供大家阅读。

我国企业兼并立法的现状

引言

自1997年以后,中国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轮改革的重点将是企业重组,其中兼并作为企业重组的重要形式之一,成为了这一阶段的关注焦点。然而,企业兼并涉及到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必须得到正确引导和规范,否则将会导致社会资源配置再度失衡,并引发剧烈的社会动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制定一套完备的法律来引导和规范企业兼并行为,以适应当前改革的需要。

兼并立法的滞后性

与我国企业兼并实践相比,兼并立法相对滞后。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统一调整企业兼并的法律,对其规范的主要是行政规章和政策。其中,全国性规章包括1989年1月国家体改委、国家计委等四家联合颁布的《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办法》,1989年8月财政部颁布的《国有企业兼并财务处理的暂行规定》,以及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地方性规章包括1988年10月保定市发布的《发展企业兼并试行办法》,1988年4月武汉市发布的《关于推行企业兼并实现产权合理转让的试行意见》和《企业兼并市场实施方案》,1990年7月福建省颁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兼并的意见》,1989年河南省颁布的《关于企业兼并的意见》,湖南省体改委1993年颁布的《企业产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等。

现存问题

然而,我国目前关于企业兼并的法规存在以下问题:

(1) 这些兼并规范大多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前制定的,随着实践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有些规定与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已不相适应。

(2) 法律规范不统一,有些地方的规章互相矛盾、冲突。

(3) 这些法规内容较为宏观,可操作性较差。

制定完备的企业兼并法规的迫切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适应当前改革的需要,我们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完备、科学的企业兼并法规。这部法规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 与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相适应,能够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

2. 统一调整企业兼并的法律规范,消除地方性规章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3. 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能够指导和规范企业兼并行为。

结论

在当前我国企业兼并立法滞后的情况下,制定完备的企业兼并法规势在必行。这将有助于引导和规范企业兼并行为,确保资源配置的平衡和社会稳定的实现。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私下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的法律效力

    私下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的法律效力。这取决于公司章程的规定,若允许则有效,若禁止则无效。在公司法规定下,股东间可相互转让股权,股东向非股东转让股权需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不同意的股东应购买该转让的股权,否则视为同意转让。

  • 企业并购的法律程序及阶段

    企业并购的法律程序及阶段。文章分为五个阶段,包括前期准备、目标企业调研、并购方案调整、谈判及签约以及并购实施。在前期准备阶段,企业需要制定并购方案并确定目标企业。在目标企业调研阶段,需要全面了解目标企业的各方面情况并形成尽职调查报告。并购方案需要根据

  • 实收资本的定义及构成

    实收资本的定义、构成及其变更流程。实收资本是企业章程、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表明所有者对企业的基本产权关系。企业实收资本变更需提交一系列材料,包括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股东出资信息等。适用于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设立的

  • 资本、资产方面的风险

    公司注册资本、资产和负债、财务会计制度以及税务方面的风险问题。对于收购方来说,在收购公司时需要关注注册资本是否虚假出资、资本抽逃等问题,了解公司资产构成、股权配置以及不良资产状况。同时,需要考察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和税务问题,以避免潜在风险。律师团队可

  • 企业并购中的风险和法律保障
  • 集中竞价交易方式是什么意思?
  • 法院判决解散公司后如何处理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