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10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如果符合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
如果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即使给付了彩礼,人民法院应支持彩礼的返还。
如果双方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但一直未共同生活,即使已经登记结婚,一旦离婚,彩礼应当返还。
如果婚前给付彩礼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一旦离婚,彩礼应当返还。
男方给付彩礼是出于当地的风俗习惯,往往男方并不情愿,本质上是附条件的赠与行为,即以实际结婚为条件。然而,双方并没有结婚,导致男方给付彩礼的目的未能实现。因此,彩礼应当返还给男方。如果已经登记结婚,但没有共同生活,双方没有建立起夫妻间的权利与义务,彩礼同样应当返还。
关于“生活困难”的认定,根据《婚姻法解释一》第27条的解释,生活困难是指依照个人财产和离婚时分得的财产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因此,在司法实践中,一般以低保线以上、中低收入线以下作为“生活困难”的标准。
男女间的恋爱行为是在道德规范范围内进行的,是男女双方进行深入了解、培育和建立感情的过程。恋爱与结婚有因果关系,即通过恋爱达到了相互爱慕,自愿结合为终身伴侣,依法确立夫妻关系。然而,恋爱是形成夫妻关系前的一个自由婚恋阶段,不具有法律上的意义。
订婚是未婚男女在恋爱过程中表示相爱的一种承诺方式,是以结婚为目的的婚姻预约。虽然在旧中国的封建法律中,订婚是男娶女嫁的一个程序,婚约成立后具有法律效力。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了全部旧法统。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的解答,订婚不是结婚的必要手续,并没有写进我国的婚姻法。因此,我国民间的订婚(婚约)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尽管订婚在民间世代相传,民众普遍认为结婚前必须先订婚,但在婚姻法上没有订婚的规定,也没有明文禁止。因此,民间男女双方自愿订立婚约的行为听其自便。婚约的效力只在双方自愿履行时有效,一方表示解除时,无须对方同意即可解除。因此,订婚不受法律保护。
中国公民与外国人结婚登记的法律规定。双方需共同到中国公民户口所在地的指定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并遵守婚姻法及相关规定。申请时需提供不同证件,包括户籍证明、护照等。部分中国公民由于职业等原因不得与外国人结婚。符合资格的男女双方提供完整证件后,需缴纳费用
婚前怀孕和离婚后的子女抚养问题。在《民法典》生效后,离婚家庭的子女抚养由双方协商决定。对于哺乳期内的子女,原则上随母方抚养;对于离婚后的子女抚养问题,法院会根据子女利益和双方情况判决。若子女不足2周岁且符合特定条件,也可随父方生活。
涉外结婚申请补领结婚证的条件,包括婚姻登记处的管辖权、婚姻状况当事人的登记情况、遗失或损毁结婚证的证明、合法有效的身份证件以及结婚登记记录证明等。当事人必须提供证件原件和复印件,照片要求以及委托书等证明材料。如不能亲自前往原办理机关,可委托他人代办,
无结婚证生育两个孩子是否构成夫妻关系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没有结婚证生育孩子不构成夫妻关系,属于同居关系。对于同居生的孩子的抚养权问题,父母可以通过协商决定,如无法达成协议,可通过法院解决。法院将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决,以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