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中明确约定债务归属的条款是有效的,离婚双方应按照协议来履行。离婚协议在离婚时即生效。
然而,离婚协议对离婚双方具有约束力,但不能对抗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根据《婚姻法》的规定:
第十九条: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归属方式。约定应采用书面形式。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适用本法第十七条和第十八条的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夫妻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并约定某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如果第三人知道该约定,债务应由该方的财产清偿。
根据《婚姻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以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1、离婚协议中涉及夫妻人身关系的条款是无效的。
首先,我国法律对解除婚姻关系采取登记要件主义和诉讼要件主义相结合的原则,即当事人可以选择登记离婚或诉讼离婚,两者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未经登记或诉讼离婚,夫妻双方的婚姻关系不能解除。
其次,当事人关于离婚的意思表示可能随着时间、环境、对方言行、自我认识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一方当事人在签订离婚协议后又反悔不同意离婚是正常的,离婚协议中关于“同意离婚”的意思表示并不具有法律效力,只能作为一种证据,证明夫妻感情曾经出现过重大裂痕。
2、离婚协议中涉及财产关系的条款是附生效条件的协议,在双方同意离婚或判决离婚的条件下应认定其效力。
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分割前提是,如果离婚,应按双方约定分割财产。财产分割协议的成就条件是离婚。然而,离婚财产分割协议所附生效条件与一般意义上的附生效条件不同,因为其成就需要离婚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任何一方均可决定其是否成就,可以单方面使财产分割协议不产生约束力且不承担法律责任。
除非有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情形,人民法院在判决离婚的情况下,应将协议作为分割夫妻财产的重要证据,即法院要按照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约定作出判决。
协议离婚的法律优势和缺点。协议离婚具有时间短、费用低、压力小的优势,但存在法律风险、适用范围有限以及缺乏强制执行力的缺点。协议离婚适用于达成一致意见且无分歧的夫妻,但需注意离婚协议书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且不具备强制执行力。
张某和秦某因夫妻感情破裂自愿离婚的相关协议内容。包括子女抚养、共同财产分割、医疗费用、个人财产归属和债权债务等方面的协议。离婚后,孩子由男方抚养,女方需支付抚养费并探视。共同房产归男方所有,女方放弃财产分割折价款。医疗费用由女方自筹一定金额,不足部分
离婚协议的法律意义和注意事项。离婚协议是解除婚姻关系的协议,涉及财产分割、债权债务和子女抚养等问题。协议需周全避免后续纠纷,并注意不分割财产的两种情形和婚内协议公证的重要性。离婚协议可反悔的情况应对措施包括签订婚内协议和在离婚协议中明确约定。履行离婚
男女双方因感情破裂自愿离婚,并就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及债务处理等问题达成协议的过程。双方共同生育一名子女,由女方抚养,男方支付抚养费。同时,双方对共同财产和债务进行了明确处理,包括存款、房屋和其他财产,并约定了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