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审判实践发现,当前离婚诉讼中的调解制度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离婚诉讼中的调解制度缺乏必要的组织与程序保证。目前,我国的离婚调解主要由承办法官进行,然而,承办法官往往只具备法律知识,而缺乏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专业背景,这导致调解效果不尽如人意。
其次,我国的法律对主持离婚调解的法官并无特殊要求。然而,在处理婚姻案件时,承办官的年龄、婚姻经验、社会阅历对最终调解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第三,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程序没有专门的离婚调解制度,对离婚调解只做出了要求,但未有具体规定。尤其是对于离婚调解的期限,仅有“不能久调不决”的原则规定,有时不利于调解工作的开展。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三点对策性建议:
第一,规定离婚和解期限。建议在民事诉讼法或相关司法解释中明确离婚和解程序。即在离婚诉讼受理后,给当事人一段合理的冷静考虑时间,在自愿合法的基础上,避免感情用事轻率离婚。
第二,设立参与审理离婚诉讼的法官遴选机制。在离婚调解的制度设计中,应确保参与离婚诉讼的法官至少具备一定的家庭生活经历、婚姻责任感,以及必要的婚姻经验和丰富的社会阅历,避免初出茅庐的年轻法官参与。
第三,邀请专业人士与有关单位共同参与调解。建议法院邀请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专业人士参与离婚调解,以最大化调解效果。同时,法院还可邀请妇联、从事儿童保护工作的专门组织的相关人员参与离婚诉讼的调解,凭借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尽可能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我国离婚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升离婚调解的效果和公正性。
怀孕期间是否可以离婚的问题。在我国《婚姻法》规定中,女方怀孕期间,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女方提出离婚或孩子非男方的情况不受此限。如因女方与他人通奸导致怀孕,男方有权利提出离婚。怀孕期间的离婚程序包括申请协议离婚、审查、登记和撤销等步骤,男女双方需协商并
离婚案件中原告撤诉或按撤诉处理后的再次起诉问题。六个月内若无新情况、新理由,法院将不予受理。文章以张男和李女的案例为例,说明离婚案件中的撤诉和重新起诉规则,并提出双方协商、寻找新证据和情况以及在六个月后重新起诉的解决方法。
夫妻一方出轨时如何离婚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可通过调解或直接向法院提出诉讼。在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时,如出现重婚、同居、家庭暴力等情形之一且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此外,一方被宣告失踪时,另一方有权提出离婚诉讼。
离婚案件中律师委托问题。即使委托了诉讼代理人,当事人仍需亲自出庭。特殊情况下的当事人可通过书面意见向法院申请免出庭。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离婚案件,其法定代理人应亲自出庭。法律规定要求当事人出庭以充分调解并解决问题,不出庭可能导致诉求无法得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