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审判实践发现,当前离婚诉讼中的调解制度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离婚诉讼中的调解制度缺乏必要的组织与程序保证。目前,我国的离婚调解主要由承办法官进行,然而,承办法官往往只具备法律知识,而缺乏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专业背景,这导致调解效果不尽如人意。
其次,我国的法律对主持离婚调解的法官并无特殊要求。然而,在处理婚姻案件时,承办官的年龄、婚姻经验、社会阅历对最终调解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第三,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程序没有专门的离婚调解制度,对离婚调解只做出了要求,但未有具体规定。尤其是对于离婚调解的期限,仅有“不能久调不决”的原则规定,有时不利于调解工作的开展。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三点对策性建议:
第一,规定离婚和解期限。建议在民事诉讼法或相关司法解释中明确离婚和解程序。即在离婚诉讼受理后,给当事人一段合理的冷静考虑时间,在自愿合法的基础上,避免感情用事轻率离婚。
第二,设立参与审理离婚诉讼的法官遴选机制。在离婚调解的制度设计中,应确保参与离婚诉讼的法官至少具备一定的家庭生活经历、婚姻责任感,以及必要的婚姻经验和丰富的社会阅历,避免初出茅庐的年轻法官参与。
第三,邀请专业人士与有关单位共同参与调解。建议法院邀请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专业人士参与离婚调解,以最大化调解效果。同时,法院还可邀请妇联、从事儿童保护工作的专门组织的相关人员参与离婚诉讼的调解,凭借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尽可能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我国离婚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升离婚调解的效果和公正性。
离婚起诉手续的法律程序。首先,提起诉讼并递交相关证件,包括起诉书、户口本和身份证等。经过立案审查后,案件将被移送至民事庭审理。随后,法院将通知双方到庭,进行调解程序,调解结果视双方意愿而定。若调解无效,法院将根据双方感情是否确已破裂作出准予离婚或不准
河南省灵宝市人民法院判决解除继母子关系的案件。原告李某某与被告张某某因长期关系紧张,张某某不履行赡养义务并使用暴力,导致双方无法共同生活。法院认为双方形成了继母子关系,但张某某的行为导致关系恶化,因此判决准许双方解除继母子关系。
调解书的法律效力问题。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若双方签收时间不一致,以最后一方签收时间为生效时间。对于离婚调解书,未领取或拒收均不影响调解协议的效力,法院可另行制作民事调解书或强制执行。
张-强婚前购买商品房的产权归属问题。张-强婚前按揭购买了一套商品房并在自己名下登记产权。婚后离婚时,根据适用法律规定,该房产不能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产权仍归张-强。但张-强需对婚后共同还贷的款项及房子财产增值部分对杨-芳进行合理补偿,尚未归还的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