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2001修正)》第四十六条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 重婚的;
(二)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三) 实施家庭暴力的;
(四) 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二十九条规定,承担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为离婚诉讼当事人中无过错方的配偶。
对于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的案件,不支持当事人基于婚姻法第四十六条提出的损害赔偿请求。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当事人不起诉离婚而单独依据该条规定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十七条规定,夫妻双方均有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过错情形,一方或双方向对方提出离婚损害赔偿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夫妻不忠行为通常被称为“婚外情”,我国法律上主要规定了三种夫妻不忠行为,即通奸、同居、重婚。
通奸指偶尔与婚外异性发生性关系的行为。
关于通奸的法律后果,我国现行婚姻法在第四十六条列举的需要承担过错赔偿责任的过错行为中,并未将通奸列入其中。因此,针对通奸行为一方提起的损害赔偿主张,严格说缺乏法律依据。在实践中,法院一般会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考虑适当照顾无过错的一方,即让与他人通奸一方适当少分财产。
最高法司法解释将同居定义为“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
同居的法律后果是婚姻法明确规定的过错行为,行为人为过错方,另一方可以要求损害赔偿。理论上说,除了少分或不分财产外,还存在以其个人财产作出赔偿的可能性。
重婚指有配偶者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共同居住生活,并且周围的人也认为其为夫妻,构成重婚罪。此外,明知他人有配偶还为上述行为的,同样构成重婚罪。
重婚罪的法律后果是构成重婚罪后,除了需要依据刑法的规定承担刑事责任外,在民事上,婚姻中的无过错方在离婚时仍可主张损害赔偿。
如果男女分手后一方遭受到另一方的威胁恐吓,如果是威胁人身安全的,对正常生活造成影响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以下行为之一的,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一) 写恐吓信或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 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 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打击报复的;
(五) 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其他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信息;
(六) 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
婚姻法中关于婚外情离婚是否能请求赔偿的问题。根据婚姻法规定,只有在重婚、同居、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等法定情节下,无过错方才能提出离婚损害赔偿请求。单纯婚外情或婚外性行为很难获得法院支持。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如何收集离婚损害赔偿证据,包括文字证据、视听证
中国法律对于曝光婚外情证据的规定,指出其侵犯了隐私权并违反了侵权责任法。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收集婚外情证据的方法,包括电子邮件、聊天记录、保证书、照片、录像和录音等,但需注意采集证据时需遵守法律边界,避免侵犯他人隐私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重婚罪的法律条文及司法解释。文章指出有配偶而重婚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文章还解释了重婚的定义、认定方式,以及事实婚姻与非法同居关系的界定,并强调了对于涉及刑事法律问题的重婚行为,无论发生在
离婚损害赔偿的义务主体,包括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权利主体是离婚诉讼中受害的配偶一方,即无过错方的配偶;义务主体是离婚诉讼中的过错方配偶,需存在法定的过错行为,如重婚、与他人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法律只能追究危害较大的过错行为,无过错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