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继承法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对被继承人债务的清偿应当以遗产的实际价值为限。因此,在遗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情况下,如果遗产继承人以低价变卖遗产,肯定会给债权人带来损失。
(一)继承人以低价变卖遗产,影响债务清偿的情况。根据我国《继承法》第33条的规定可知,债务的清偿以遗产实际价值为限。如果遗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继承人则没有义务以自己的财产去清偿。因此,在遗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情况下,变卖遗产的价值的高低不影响继承人本人的利益。但是,变卖遗产的价值的高低与债权人、受遗赠人的利益却有密切关系;卖价低了,肯定会给予债权人或受遗赠人带来损失。如果是继承人与买遗产的人互相串通以低价卖出,债权人的利益就会受到更大的损失。
(二)遗产继承人以低价变卖遗产,造成债权人的损失,继承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果遗产继承人以低价变卖遗产,造成了债权人损失,无疑侵犯了债主的财产权,根据《民法通则》第106条的规定,继承人应当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
(三)变卖遗产的方法。我国继承法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变卖遗产来清偿债务的方法,但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出发,防止继承人与遗产买方串通,变卖遗产应当以公开的形式进行,即在变卖遗产时,应当允许债权人在场参加,并委托与遗产没有关系的中间人参加估价,或者债权人要求继承人出具确凿证据以证明其卖价的合理。
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继承是指死者生前所有的于死亡时遗留的财产依法转移给他人所有的制度。
1、要查明公民死亡后所遗留的财产,其取得方式是否合法。公民生前非法取得的财产不能作为遗产用于继承。
2、要查明公民对其生前实际占有的财产,是否确实享有所有权,如是向他人租借的财产,则不能作为遗产用于继承。
3、要严格区分公民个人的财产及与他人共有的财产,如属共有财产,则应先析产,后继承。
4、某些被继承人不可转让的人身性权利,如受扶养赡养的权利,领取养老金、退休金、病残人员补助金等权利是不能被继承的。
5、要明确公民死亡后所遗留的财产在其生前是否已发生了所有权的转移。
另外,还要查清抚恤金、生活补助费及保险金是否已明确了受益人,如已指定受益人,则属于该受益人所有,而不属于遗产的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五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遗产中的有关部分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一)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者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
(二)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或者受遗赠人丧失受遗赠权;
(三)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或者终止;
(四)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遗产;
(五)遗嘱未处分的遗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六条
遗产分割应当有利于生产和生活需要,不损害遗产的效用。
不宜分割的遗产,可以采取折价、适当补偿或者共有等方法处理。
汽车牌照是否可以作为遗产继承的问题。随着《民法典》的生效,车牌不能作为遗产继承,因为它只是车辆的标识,属于许可证。而机动车作为一种财产,可以继承。遗产范围包括公民的各种财产和法律允许的所有生产资料等。根据法律规定,某些财产不得继承。
遗产分配权的代理权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继承人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遗产分配权。同时,放弃继承权是继承权人的单方法律行为,可以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表示,但需符合法律规定。书面方式更慎重,有助于稳定遗产再分配。
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遗产应如何按照法定继承程序处理。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按照一定顺序继承。遗产分割的时间没有明确规定,继承人可协商或请求基层组织调解。继承人的遗产分割权需遵守诉讼时效规定,且未放弃继承且未进行遗产分割的继承人,可对遗产以
《民法典》生效日期下老人遗产的分割问题。首先提及《民法典》替代了原先的《继承法》,并明确了遗产继承的顺序。在有遗嘱的情况下,遗产按照遗嘱规定继承;若无遗嘱,则按照法定继承顺序,由配偶、子女、父母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若无则轮到第二顺序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