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的处理
1、应酌情分给那些没有继承权但依靠被继承人扶养且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适当的遗产。
2、清偿被继承人债务。
3、收归国家或集体所有。一般情况下,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应收归国有;若死者生前是集体所有制组织的成员,则该遗产归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
依照我国继承法第32条的规定,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根据死者生前身份确定其归属,即:死者生前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成员的,归所在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死者生前不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成员的,归国家所有。遗产因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收归国家或集体组织所有时,按我国继承法第14条规定可以分给遗产的人提出取得遗产的要求,人民法院应视情况适当分给遗产。
二、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的确定
继承开始后,如继承人和受遗赠人仍处于不明状态时,必须通过公告程序寻找继承人和受遗赠人。我国继承法对公告程序没有作出规定,实践中的一般做法是由遗产保管人或保管单位及时发出寻找公告,公告期至少为1年,逾期若无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出现,则将该遗产确定为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
企业产房屋的遗嘱效力问题,指出企业产房屋不属于个人财产,因此被继承人通过遗嘱处分企业产房屋没有法律效力。同时,文章详细阐述了遗嘱生效的五个条件,包括遗嘱人的遗嘱能力、真实意思表示、不得取消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遗嘱处分的财产必须
继承权的放弃与转让问题。继承权的放弃是继承人明示放弃继承权利的行为,需以明示方式进行且不可附加条件。而继承权是一种财产性权利,基于人身属性不可转让。此外,文章还阐述了继承权丧失的法定条件,包括故意杀害被继承人、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遗弃或虐待被
被害人婆婆是否算作扶养人的问题。法律规定扶养人不能是遗赠人的法定继承人,而被扶养人包括未成年人、无劳动能力且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和受害人的父母。对于家庭养老模式,婚姻法采用了传统模式,包括法定扶养义务、或然义务和附条件义务。在被害人父母年龄超过
继承权的法律解析,包括继承权的定义、特征以及接受与放弃的相关规定。继承权包括客观和主观意义,并且具有特定身份关系、法律规定或合法有效遗嘱享有的权利等特征。孙子可以通过代位继承获得继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