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只要符合第17条的规定,并且不违反第20条的规定,遗嘱就是合法有效的,反之亦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公证遗嘱是由遗嘱人亲自去公证机关办理的。遗嘱人需要亲自书写遗嘱,并在上面签名,注明年、月、日。
自书遗嘱是指遗嘱人亲自书写并签名,并在上面注明年、月、日。
代书遗嘱需要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在场见证,其中一人代为书写,并注明年、月、日。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都需要在遗嘱上签名。
以录音形式立的遗嘱需要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在场见证。
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但必须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如果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录音形式立遗嘱,那么口头遗嘱就无效。
根据《继承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是无效的。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没有能力真实表达自己的意思,也没有与民事活动相关的责任能力。因此,他们所立的遗嘱超出了法律规定的范围,是无效的。即使无行为能力人在之后恢复了行为能力,其所立的遗嘱仍然无效。而如果遗嘱人在立遗嘱时具有行为能力,之后丧失了行为能力,也不会影响遗嘱的效力。
根据《继承法》第二十条的规定,遗嘱必须表达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是无效的。伪造的遗嘱也是无效的。如果遗嘱被篡改,那么篡改的内容也是无效的。遗嘱中所确认的内容是遗嘱人对其个人财产的处分。如果遗嘱人在受到胁迫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立遗嘱,或者遗嘱被篡改、伪造,那么遗嘱所确认的意思实际上是他人的意思。他人没有权力处分财产所有人的遗产。因此,遗嘱必须真实地表达遗嘱人的意思,这也是对公民个人财产的保护。
遗嘱只能处分个人合法所有的财产,对其他财产的处分是无效的。根据《继承法》第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公民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这条规定明确了遗嘱处分的财产范围是公民个人财产。任何违反这一规定的遗嘱都是无效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如果遗嘱人用遗嘱处分了属于国家、集体或他人所有的财产,那么遗嘱中关于这部分财产的内容是无效的。这充分说明了遗嘱人在遗嘱中只能处分个人财产,超出这个范围的处分是无效的。
遗嘱不得取消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根据《继承法》第十九条的规定,遗嘱中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份额。这些人缺乏劳动能力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他们没有生活来源,或者有生活来源但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如果剥夺他们的继承权,就等于让他们处于生存危机之中。因此,任何剥夺这类人继承权的遗嘱都是无效的。
根据《继承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在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如果胎儿还未出生而被继承人去世,那么在分割遗产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因为被继承人去世后,他所承担的抚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也随之消失。但是胎儿是需要抚育的,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其成长需求,减轻其生存压力。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如果没有保留胎儿应继承的份额,那么应当从其他继承人继承的遗产中扣回。
去世二十年的儿女在无人办理继承的情况下是否享有继承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继承权的主体是公民,去世的儿女作为第一继承顺序的子女,在无人办理继承时,仍享有继承权。但具体继承份额可能受到特殊情况的影响。
现金作为个人财产继承的合法性,依据《继承法》规定,现金可继承的前提是合法所得。遗产包括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收入、房屋、储蓄等。遗产继承方式主要有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两种,按照法定顺序进行。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等均可成为继承人。
律师遗嘱见证的效力问题及其原因。其中,见证遗嘱的委托人不适格,可能导致见证人与委托人存在利害关系,无法保证见证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另外,法律工作者执业水平参差不齐和遗嘱未完全符合法定形式要件也是引发效力问题的原因。一些法律工作者在见证遗嘱时未能严格遵守
放弃继承权的法律效力及其条件。其中,放弃继承权不产生代位继承,无条件且无保留要求。放弃继承权后若需恢复,需经法院决定。此外,放弃继承权的公证程序包括必须由继承人本人亲自办理公证,并提交相关材料,如身份证明、被继承人死亡证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