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订立 > 订立纠纷 > 代签合同怎么免责

代签合同怎么免责

时间:2024-06-24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66369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签订合同是常见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无法亲自签订合同的,可以委托他人代为签订合同,那么代签合同如何才能免责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的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如何免责代签合同(《民法总则》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

委托人代签合同的免责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六十七条规定,委托人代替被委托人签订合同,并且在委托的权限和范围内签订合同的情况下,委托人可以免除法律责任。

代理人违法行为的连带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六十七条规定,如果代理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代理事项违法,但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或者被代理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代理人的代理行为违法却未表示反对,那么被代理人和代理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代理权终止后的代理行为效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七十一条规定,如果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且未经被代理人追认,那么这些行为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被代理人可以在收到通知后的一个月内催告被代理人进行追认。如果被代理人未作表示,则视为拒绝追认。在行为人的行为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权利撤销行为。撤销应当通过通知的方式进行。

未被追认的行为的法律后果

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未被追认,那么善意相对人有权要求行为人履行债务或者就其受到的损害请求行为人赔偿。但是,赔偿的范围不得超过被代理人在追认时相对人所能获得的利益。如果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为人无权代理,那么相对人和行为人应当按照各自的过错承担责任。

最新资讯(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代理人违法行为的连带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六十七条规定,如果代理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代理事项违法,但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或者被代理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代理人的代理行为违法却未表示反对,那么被代理人和代理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代理权终止后的代理行为效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一条规定,如果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且未经被代理人追认,那么这些行为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被代理人可以在收到通知后的三十日内催告被代理人进行追认。如果被代理人未作表示,则视为拒绝追认。在行为人的行为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权利撤销行为。撤销应当通过通知的方式进行。

未被追认的行为的法律后果

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未被追认,那么善意相对人有权要求行为人履行债务或者就其受到的损害请求行为人赔偿。但是,赔偿的范围不得超过被代理人在追认时相对人所能获得的利益。如果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为人无权代理,那么相对人和行为人应当按照各自的过错承担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法人授权委托书在合同签订中的效力

    法人授权委托书在合同签订中的效力,重点阐述了委托授权行为的证明力。代理证书作为委托授权行为的表现形式之一,能够证明代理权的存在而无需提供委托合同。即便委托合同无效或被解除,只要代理证书有效且未被收回,代理人凭借代理证书的行为仍具有法律效力。同时,当委

  • 艺名签订合同的法律问题

    艺名签订合同的法律问题。合同主体的法律规定要求合同主体为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等,使用艺名签订合同不被法律承认。在审查合同主体资格时,需要注意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和内部职能部门的签约问题、对方的营业执照及年检情况、资质现状和履约能力评估等方面。确保合同

  • 个人所得税与居间合同

    个人所得税与居间合同的关系。个人签订居间合同时不需缴纳税款,但合同产生的所得收益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居间合同是中介服务合同,居间人为委托人与第三人提供订约机会并收取报酬。个人在获得居间收益时需遵守税法规定,按照相应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 教师签订合同到期但依然在上班的怎么办

    教师签订合同到期但继续在岗位工作的情况。若合同到期未续签但仍在工作,可视为双方以原有条件延续劳动合同的共识。劳动者有权请求雇主再次签署合同或支付经济赔偿金。合同到期后不续签,除非特殊情况,否则不会给代通知金。合同不续约的赔偿标准根据服务年限和当年度平

  • 签合同时交房时间和销售说的不对可以去起诉吗
  • 没签合同自己离职押金给退吗
  • 公司注销了该公司的空白合同下一个变更后还可以继续用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