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合同法》第53条的规定,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否则将被视为无效:
合同中的免责条款不得涉及对方人身伤害的情况。这意味着当事人无法通过约定免责条款来逃避对他人身体健康造成的损害责任。
合同中的免责条款也不得涉及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而导致对方财产损失的情况。这意味着当事人不能通过约定免责条款来逃避对他人财产损失的赔偿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合同中存在上述无效的免责条款,人民法院将依法宣布这些条款无效。然而,这并不会影响其他合同条款的效力。法律的目的是惩罚那些试图逃避责任的当事人,以更好地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定免责事由是指法律直接规定的、无需当事人约定即可援用的免责事由,主要是指不可抗力。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不可抗力是指无法预见、无法避免并且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其构成要件包括:
当事人无法预知事件是否会发生、何时何地发生以及发生的具体情况。预见能力以一般人的标准为依据。
无论当事人采取何种措施,或者尽其最大努力,都无法防止或避免事件的发生。
当事人凭借自身能力和条件无法战胜这种客观力量。
指外在于人的行为的客观现象,包括第三方的行为。
不可抗力的主要情形包括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水、冰雹)、政府行为(如征收、征用)以及社会异常事件(如罢工、骚乱)。
在适用不可抗力的情况下,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合同中是否约定了不可抗力条款并不影响直接援用法律规定。
如果合同中约定的不可抗力条款小于法定范围,当事人仍可以援用法律规定主张免责。如果约定的范围超出法定范围,则超出部分应被视为另外成立的免责条款。
不可抗力作为免责条款具有强制性,当事人不得约定将不可抗力排除在免责事由之外。如果因为不可抗力无法履行合同,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可能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
然而,也有以下例外情况:
金钱债务的迟延责任不能因为不可抗力而免除。
迟延履行期间发生的不可抗力不具备免责效力。
根据最新的消息,《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生效。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零六条的规定:
合同中的免责条款不得涉及对他人人身损害的情况。
合同中的免责条款也不得涉及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而导致他人财产损失的情况。
甲乙双方关于乙方在任职期间及离职后关于保密及竞业限制的相关条款。明确了秘密信息的定义,包括甲方未公开的商业秘密、技术信息和财务信息等。乙方需严格保守这些秘密信息,违反则需承担违约责任。保密期限自协议签署之日起至双方劳动关系终止或解除后一定年限内有效。
免责条款的法律要求和有效性,强调其合法性为前提,并受到公平、诚实信用和公序良俗原则的约束。免责条款需清晰明确表述,在格式合同中应主动提醒当事人注意并说明。此外,还需遵守专业法律的规定并保留证据。
知识产权合同的审核流程中的法律要求。包括知识产权条款中研发成果归属方式、知识产权保密措施等;安全及环保条款中乙方需遵守的安全环保法律法规;争议解决条款中的仲裁和诉讼选择等;以及预防合同欺诈的措施,如选择合同对象、合同内容斟酌、律师参与审核等。
房屋买卖合同的特别注意事项。购房者在签订合同时应关注房屋面积、价格与收费、不可抗拒力、房屋质量和售后物业管理等条款。合同中应明确规定面积误差、价格约束、不可抗拒力的界定、质量要求和售后物业管理等内容。购房者在签订合同时应特别注意这些方面,以保障自身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