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合同法》第53条的规定,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否则将被视为无效:
合同中的免责条款不得涉及对方人身伤害的情况。这意味着当事人无法通过约定免责条款来逃避对他人身体健康造成的损害责任。
合同中的免责条款也不得涉及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而导致对方财产损失的情况。这意味着当事人不能通过约定免责条款来逃避对他人财产损失的赔偿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合同中存在上述无效的免责条款,人民法院将依法宣布这些条款无效。然而,这并不会影响其他合同条款的效力。法律的目的是惩罚那些试图逃避责任的当事人,以更好地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定免责事由是指法律直接规定的、无需当事人约定即可援用的免责事由,主要是指不可抗力。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不可抗力是指无法预见、无法避免并且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其构成要件包括:
当事人无法预知事件是否会发生、何时何地发生以及发生的具体情况。预见能力以一般人的标准为依据。
无论当事人采取何种措施,或者尽其最大努力,都无法防止或避免事件的发生。
当事人凭借自身能力和条件无法战胜这种客观力量。
指外在于人的行为的客观现象,包括第三方的行为。
不可抗力的主要情形包括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水、冰雹)、政府行为(如征收、征用)以及社会异常事件(如罢工、骚乱)。
在适用不可抗力的情况下,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合同中是否约定了不可抗力条款并不影响直接援用法律规定。
如果合同中约定的不可抗力条款小于法定范围,当事人仍可以援用法律规定主张免责。如果约定的范围超出法定范围,则超出部分应被视为另外成立的免责条款。
不可抗力作为免责条款具有强制性,当事人不得约定将不可抗力排除在免责事由之外。如果因为不可抗力无法履行合同,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可能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
然而,也有以下例外情况:
金钱债务的迟延责任不能因为不可抗力而免除。
迟延履行期间发生的不可抗力不具备免责效力。
根据最新的消息,《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生效。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零六条的规定:
合同中的免责条款不得涉及对他人人身损害的情况。
合同中的免责条款也不得涉及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而导致他人财产损失的情况。
甲、乙双方关于出口代理的协议书。甲方同意乙方以公司名义开展业务活动,签订外贸和购销合同,提供谈判场所、通讯便利、出口业务咨询等。乙方需遵守法律和政策,承担自身业务费用,并保障提供的出货资料真实有效。双方需严格执行协议,因外商原因造成合同不能履行时甲方
免责条款的成立条件及其定义和特点。成立条件包括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协商一致、符合社会公共利益要求、合理分配权益与风险以及格式合同中的说明义务。免责条款是合同的组成部分,旨在免除或限制未来可能的责任,其约定是事先的,且必须满足法律规定的条件才能生效。
格式化免责条款的特点和分类。格式化免责条款是当事人预先拟定的旨在限制或免除未来责任的条款。其特点包括是合同的组成部分、事先拟定并生效以及旨在免除或限制未来责任。免责条款可分为限制责任条款和免除责任条款。不同国家的法律对两者的区分有明确的规定,并在实践
保险中的最大诚信原则,强调保险合同双方应提供所有影响订约和履约的重要事实,并遵守约定和承诺。最大诚信原则包括说明、告知、保证、弃权和禁止反言,在保险活动中体现更为突出。针对保险理赔实务中的拒赔情况,应区分不同情况,对于不合理、不公平的免责条款应认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