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即使合同没有签字或盖章,只要一方当事人已经履行了主要义务并得到对方接受,该合同就成立了,不能随意解除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的合同,在签字或盖章之前,一方当事人已经履行了主要义务并得到对方接受,该合同就成立了。
1、按照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解除权行使期限行使
如果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了解除权行使的期限,当期限届满后当事人不行使解除权,该权利将消失。例如,如果当事人约定在某种情况下可以在一个月内行使解除权,那么在合同约定的情况发生一个月后,解除权将消失,当事人不能要求解除合同,而必须继续履行合同。2、在对方当事人催告后的合理期限内行使
如果法律没有规定或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的期限,非受不可抗力影响的当事人或违约方为了明确自己是否需要继续履行义务,可以催告享有解除权的当事人行使解除权。如果享有解除权的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行使解除权,解除权将消失,合同关系仍然存在,当事人仍需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催告后的合理期限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享有解除权的当事人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在收到催告后尽早通知对方是否解除合同。对于催告的合理期限有异议的,应由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进行确定。合同解除方式的分类,包括协议解除和法定解除。协议解除是通过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合同,可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法定解除则是根据法律规定,在一定情形下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如不可抗力、违约等情形。
合同解除后的赔偿损失范围,包括可得利益的赔偿标准和赔偿规则等内容。当事人可以要求赔偿损失,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或应当预见到的损失。赔偿应当遵循补偿受害人的损失的原则,并适用损益相抵规则。赔偿范围包括债务不履行的损害赔偿和因合同解除产生
关于解除租赁合同通知期限的相关法律规定,包括合同解除的约定和法定情形、解除权的行使等。同时,也介绍了租赁合同的特征,如诺成、有偿、双务合同,特定的非消耗物作为标的物,转移财产使用权等。
合同违约的法律责任,包括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定金责任和违约金责任等五个方面。当一方违约时,另一方可以采取相应措施维护自身权益,如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等。同时,也明确了定金和违约金在合同违约情况下的责任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