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的规定,不可抗力是指无法预见、无法避免并且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因此,承租人不能仅以新冠疫情防控为由要求提前解除租赁合同。
根据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包括:因不可抗力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
新冠疫情属于无法预见、无法避免并且无法克服的不可抗力事件。在新冠疫情对合同履行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只有当疫情导致合同完全无法履行或者延期履行、部分履行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时,才可以根据此解除合同。如果疫情只导致合同的部分无法履行,当事人可以主张解除该无法履行的部分合同;如果疫情只导致合同延迟履行,但不影响合同目的的实现,从促成交易、降低交易成本的角度出发,当事人可以要求变更或延期履行合同。
出租人和承租人可以协商减免租金继续履行合同或者解除合同。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的规定,因不可抗力无法履行合同的情况下,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可以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如果一方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情况,不能免除责任。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八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无法履行合同的,应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造成的损失,并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根据合同法第九十七条的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部分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我国合同法中关于约定合同解除的规定。当事人可协商解除合同并约定解除条件。解除权的消灭有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期限限制。合同终止后,结算清理条款仍有效,包括银行汇票结算、商业汇票结算、银行本票结算、支票结算、汇兑和委托收款等方式。清理应按合同约定进行。
我国《合同法》中解除合同与终止合同的区别。合同终止是指按约定履行完毕后结束,而解除合同是在期满前结束。合同终止有多种情形,终止后当事人需履行通知等义务。合同解除可由当事人协商或法定情形导致,解除后未履行部分终止,已履行部分可要求恢复或赔偿。合同解除与
合同违约前的正常履行处理方法以及合同解除的情形。对于预期违约,守约方可采取自救措施、寻求司法救济或坚持合同效力。合同解除的情形包括不可抗力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明确表示或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以及债务人迟延履行主要债务。
房屋租赁中出租人的权利,包括收取租金、保证金,收回房屋,解除合同等。出租人在租赁期满后有权收回房屋,并保障其相关权利。同时,出租人的房屋转让受到限制,需提前通知承租人并保证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在房屋租赁期间,如果承租人违反合同规定,出租人可以中途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