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收到签好的合同是否生效
时间:2023-10-24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签订合同的双方并不是在同一个城市,而是有一定的距离,双方签订合同的时候是各自互相签订等,等签订之后再邮寄给另一方。有些合同已经是双方签订,但一方迟迟没有收到,那么,未收到签好的合同生效吗?手心律师网有更多知识,欢迎浏览。
未收到签好的合同是否生效
一、合同生效的内容
根据《民法典》和《合同法》的规定,合同的生效是指依法成立的合同产生法律上的效力,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合同的生效要求审查当事人的主体合法性和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合同成立是指双方当事人协商并达成一致的过程,合同生效则是指合同具有法律效力的状态。合同的成立和生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
二、合同生效的适用规则
合同的生效要求意思表示的自主性和真实性。即使双方的意思表示一致,但如果不是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而是受到欺诈或胁迫等不正当手段影响,合同的生效就需要进一步讨论。合同的生效反映了立法者对合同关系的评价,国家会对无效合同进行干预。
三、合同生效的要件
合同的生效要件是指符合法定生效要求的合同,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并产生预期的法律后果。主要要件包括:1. 行为人在缔约时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合同的当事人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或者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受到法定代理人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的合同行为,或者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进行的纯获利益的合同行为。2. 意思表示真实:合同的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反映其内心的效果意思。3. 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合同的目的和内容不能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尽管合同自由原则赋予当事人自由协商合同内容的权利,但自由必须在法律的限制范围内行使。
四、无效合同
无效合同是指根据《合同法》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并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根据《合同法》,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并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合同。而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但没有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被认定为可撤销合同。恶意串通是指双方当事人非法串通,以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为目的而订立的合同。恶意串通的合同具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当事人具有恶意,即双方串通通过订立合同来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这种串通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暗示的。总之,未收到签好的合同在一定条件下是生效的,合同的生效要求当事人具备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以及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如果合同存在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或恶意串通等情况,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或可撤销。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同形式的规定
合同形式的规定和合同的生效条件。除了口头合同外,合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合同书、信件、数据电文等。书面形式的要求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必须确保合同以书面形式订立。合同的生效条件依法成立,并可能需要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此外,合同效力可以附条件或期
-
仓储合同与仓单的区别
仓储合同与仓单的区别。仓储合同是证明仓储双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律文书,不转移货物所有权,只是暂时转移占有权,且保管对象必须是动产。仓单则是象征仓储物品的物权凭证,提货时必须使用。此外,仓储合同的保管人需具备经营资格,且合同为诺成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
股权转让的办理时间及生效
股权转让的办理时间和生效情况。股权转让的前期准备时间不确定,但资料齐全的情况下,办理时间一般不超过一个月。股权转让合同自成立时生效。同时,介绍了股权变更的流程以及所需的资料。需要准备相关资料并按照流程逐步办理,包括填写申请表、变更营业执照、变更组织机
-
合同内容对合同成立的影响
合同内容对合同成立的影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内容在双方达成一致并书面记录后,对合同成立没有影响,但合同内容必须合法才能生效。合同成立的要件包括订约主体存在、依法订立、协商一致及具备要约和承诺阶段。
-
仓储合同的特征
-
合同的定义和法律保护
-
施工单位中标后签订合同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