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国旅游法的规定,旅游合同的内容并没有强制要求交纳定金,所以定金如何约定,应该由旅客与旅行社自行协商确定。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第五十七条旅行社组织和安排旅游活动,应当与旅游者订立合同。
第五十八条包价旅游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包括下列内容:
(一)旅行社、旅游者的基本信息;
(二)旅游行程安排;
(三)旅游团成团的最低人数;
(四)交通、住宿、餐饮等旅游服务安排和标准;
(五)游览、娱乐等项目的具体内容和时间;
(六)自由活动时间安排;
(七)旅游费用及其交纳的期限和方式;
(八)违约责任和解决纠纷的方式;
(九)法律、法规规定和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订立包价旅游合同时,旅行社应当向旅游者详细说明前款第二项至第八项所载内容。
1、是否订立定金条款应由双方约定。
尽管有关部门制订的购房契约中有定金条款,但并不具有强制性,它只是指导性的,消费者可以依法自主决定是否订立定金条款。
2、定金的数额必须在合同标的额的20%以内约定。
合同中对定金的具体数额的约定,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定金的数额约定应适宜。若约定过高,就有可能使得守约方获得的损害赔偿过分地高于其实际损失额。若约定过低,则起不到担保合同履行的作用;《担保法》第二十条规定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总额的20%.法律明确规定给付定金数额的上限,在上限以内所确定的具体数额由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如果定金的约定数额超过了主合同标的额的20%,则超过部分应视为无效。
3、应当在合同中约定交付定金时间期限。
合同当事人应在定金合同签订之日起一定期限内交付定金,交付定金的期限就是定金合同的履行期限,是定金合同的最基本条款,在约定交付定金的期限时,必须明确、具体。
4、违约金与定金不能混淆。
如果在合同中既约定了定金条款,又约定了违约金条款,比如说规定了“一方不履行合同的,应向对方支付违约金人民币2万元”。在此情况下,如果一方违约了,守约的一方可以选择适用定金条款或违约金条款,而不能既要求对方支付违约金又适用定金条款。一般来说,守约方总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条款,也就是能得到更多经济利益的条款。
中国《旅游法》对导游收取小费的合法性问题。法律规定导游和领队不得向旅游者索取小费,同时合同中可以规定导游服务费包含小费的金额和天数。只有在合同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导游才能合法接受小费。因此,导游收取小费的合法性取决于合同具体规定。
旅游团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根据《电子签名法》和《合同法》的规定,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字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有效的电子合同应满足数据电文原件可靠、电子签名防篡改等条件。电子合同的订立和成立与传统合同类似,但需要确定合同的主要条款和成立要件。因此,旅游团电
旅游纠纷的解决途径及其时效性。旅游纠纷可以通过双方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四种方式解决。游客在旅游合同结束后的90天内须向相关部门投诉,而旅游服务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一年。其中,双方协商和调解是比较常见且平和的解决方式,仲裁和诉讼则具有更强的法律效应。
旅行社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法律规定及其非传统境外旅游安全问题。旅行社需获得业务经营许可方可经营出境旅游业务,具体条件由国务院规定。此外,境外旅游安全面临恐怖主义、犯罪、战争、政治不稳定和传染性疾病等隐患,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旅游业发展和旅游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