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以下合同当事人之一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
当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合同。
如果当事人请求变更,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不得撤销合同。
如果对方实施欺诈行为,例如虚假的质量、价格或者对方本身没有签订合同的资格等,所订立的合同属于可撤销的合同。在发现受骗的一年内,可以向法院或仲裁委员会申请撤销合同。一旦合同被撤销,合同即刻无效,无需履行。此时,受骗一方无需向法院起诉对方。如果在一年内未申请撤销合同,则合同成立并生效。若受骗方不希望履行合同,只能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合同。
以下行为涉嫌诈骗,且因签订合同个人获利达到五千元以上,应予追诉。由于不属于亲告罪,受骗方不能直接向法院起诉对方,而应向公安机关报警并按照刑事诉讼程序处理:
(1)以虚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为担保;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式诱骗对方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
(4)收受对方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担保财产后逃匿;
(5)以其他方式骗取对方财物。
《合同法》第299条关于承运人的主要义务。承运人需按时将旅客运送至目的地,并按客票时间和班次运输。若未履行,需采取补救措施。同时,若旅客解除合同,承运人应退还款项。行使权利不影响要求损害赔偿的权利。
我国合同法中关于房屋租赁中的转租权问题。承租人在得到出租人同意的情况下有权将租赁房屋转租给第三人,租赁合同依然有效,但承租人需承担赔偿责任。未经同意擅自转租,出租人有权解除合同。同时,租赁期间的收益归属由合同约定决定。
合同无效的情形以及合同未履行的处理方式。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欺诈、胁迫、恶意串通等,而合同未履行时当事人应承担违约责任。可以采取书面通知、解除合同、要求承担违约责任等方式处理。同时,《合同法》第110条规定了在某些情况下,对方不能要求履行合同。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单方解除合同的注意事项。合同一经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不得擅自解除。在解除合同前,当事人需要注意合同违约的情形,包括不可抗力、明确表示或行为不履行主要债务等。当事人应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解除合同,同时可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在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