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合同法》有效期限截止:2020年12月31日,当工程严重延期导致无法按约定时间完成时,建设单位有权选择不履行合同或解除合同,并要求施工单位承担相应的损失赔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发生时,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收偿权的批复为长期遭遇工程款拖欠困扰的建筑企业带来了利好消息。尽管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细节问题不明朗,但对于建筑企业如何利用法律手段来遏制工程款拖欠问题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签订建筑承发包合同时,应明确约定工程竣工日期和工程款按进度支付的时限,以便在工程无法完工的情况下及时行使工程拍卖权。
此外,合同中还应明确约定工程竣工交付时的工程价款结算方法和结算时限,以避免因寻找审价师而延迟工程结算时间。
在建筑行业中,一般是先竣工后结算,并且竣工有期限,决算无具体日期。因此,竣工后6个月的优先权行使期限对建筑企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如果在约定期限内无法完成结算并支付工程价款,或者建设方有意拖延时间,建筑企业应及时采取诉讼等法律措施,避免超过时限而失去优先受偿权。
法律重视证据,谁掌握证据,谁就拥有主动权。在行使优先权的过程中,建筑企业应注意收集和保存各种证据,特别是要求发包方签字(盖章)认可的任何承诺,以免口头承诺无法取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发生时,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对于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应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疫情下合同履行的问题,特别是租房合同的解除条件。如果只是暂时影响合同履行,可以通过延期履行实现合同目的,不能解除租房合同。只有在不可抗力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时,如因疫情导致无法使用期限超过租期的大比例时间或超过租期,当事人才能解除合同。根据《合同法》
引起永久抗辩权的因素,包括不可抗力、债权人过错、已过时效期限和当事人约定的免责条款等。其中不可抗力是无法预见、避免和克服的客观情况,导致债务人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债权人过错指因债权人原因导致的不履行或不当履行合同;已过时效期限指权利被侵犯者在法定期限
违约责任中履行不能的各种情形和具体分类,包括主观与客观、自始与事后、全部与部分等不能的情形。同时,文章还讨论了拒绝履行、迟延履行和不完全履行等违约行为的具体表现和特点。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债权人违约的构成条件之一——债权人迟延的情形和构成要件。
合同终止的权利义务。文章详细阐述了合同终止的多种情形,包括债务履行、合同解除、债务抵销、债务人提存标的物等。同时,也介绍了合同终止后当事人的义务,如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等。文章还详细描述了合同解除的条件和程序,包括不可抗力、明确表示不履行主要债务等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