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必须具备相应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且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得低于100万元。合格投资者包括符合以下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 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 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金融资产的定义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三条规定,以下投资者也被视为合格投资者:
1. 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
2. 依法设立并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计划;
3. 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 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对于以合伙企业、契约等非法人形式,通过汇集多数投资者的资金直接或间接投资私募基金的情况,私募基金管理人或私募基金销售机构应进行最终投资者的穿透核查,并合并计算投资者人数。但是,符合本条第(一)、(二)、(四)项规定的投资者投资私募基金的情况,无需进行最终投资者的穿透核查和合并计算投资者人数。
私募基金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和私募证券投资两类。私募股权投资是指以非公开募集的方式投资于企业股权,与股票的公开发行相对;私募证券投资是指将非公开募集的资金投资于证券二级市场,与向广大投资者公开发行的公募基金(如开放式基金)相对。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投资者之间签订的管理合同或其他类似投资协议,往往存在保证金安全、保证收益率等不受法律保护的条款。此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目标企业谈判的核心成果是投资协议的订立,这是确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资金方向与双方权利义务的基本法律文件。
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主要有三种形式:通过信托计划形成的契约型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国家发改委特批的公司型产业基金以及以投资公司名义出现的各类与私募股权基金运作方式相同的投资机构。然而,这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处于监管法律缺失的状态,可能带来操作风险。
私募基金在募集阶段、运行期间以及发生重大情况时所需披露的信息内容。在募集阶段,需披露基金基本信息、管理人信息、投资信息等相关内容;在运行期间,应公布报告期末基金净值、财务情况、投资运作等详情;当基金出现重大变化或涉及投资者利益时,需及时向投资者披露相
私募基金的常见募集错误行为。包括是否公开募集、是否注册备案、是否真实项目和是否人数众多等四个问题。私募基金只能私下向特定对象募集,不能公开宣传和推广。合法的私募基金需要注册备案,且必须标明真实项目并专款专用。同时,私募基金对投资者和人数有严格限制,超
私募基金募集期的定义和特点,包括募集期的时间段和规定。在募集期内,投资者只能购买基金份额而不能卖出,一般持续一到三个月。募集期结束后进入封闭期,不接受投资者的申购或赎回请求。封闭期结束后,基金进入正常申购赎回期。私募基金募集流程包括产品设置阶段、基金
私募基金对非公开交易的股权资产的投资方式,包括杠杆收购、风险投资等。同时介绍了定向增发的定义和相关规定,包括发行对象、发行价、股份转让等。定向增发包括成为上市公司战略股东或控股股东的情形以及通过定向增发融资进行并购扩大规模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