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需要双方当事人的合意,只有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调解才可能进行。因此,必须由一方当事人首先提出愿意调解的意向,并经另一方当事人认同,才有可能进行下一步的调解工作。
然而,在实践中,提出调解意愿的一方当事人往往不会亲自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即使向对方当事人主动提出了调解要求,也很难得到对方的响应。反而会让对方当事人误解为自己一方占有道理,占住强势地位,从某种程度上反而会促使对方当事人抵制调解的意向加强。因此,在选择合适的调解机构或调解人时,最好由律师或中间人以身份向对方提出调解的建议。
如果是代表受害人一方提出调解,言语可以较为激烈一点,但是一定要以不激怒对方为前提。同时,对受害人遭遇到的不幸表示同情,并对其表现出来的较为激烈的言行表示一定程度的理解。如果有必要,也可以向对方表示己方当事人的歉意。
选择调解的地点很重要。交警队、律师事务所、村委会、甚至是其他公共场所如茶馆等都可以作为调解的地点。但需要注意的是,调解地点一般不能选择到一方当事人家里或一方当事人享有绝对控制权力的地点进行。
因为在那种环境下进行的调解,由于双方力量的失衡,往往会演变成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的“清算”和报复,而无法进行心平气和的协商和谈判。
自愿原则是指人民法院以调解方式解决纠纷时,必须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包括调解活动的进行和调解协议的达成,都必须以当事人自愿为前提。
具体表现为:
1. 程序上的自愿:是否以调解的方式解决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愿。人民法院不能未经当事人同意自行依职权调解或强迫当事人接受调解。具体表现为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调解的申请或由审判人员征得当事人同意而进入调解程序。
2. 实体上的自愿:经过调解所达成的调解协议的内容必须是双方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可以是当事人协商后形成的协议,也可以是法院提供解决方案并经当事人同意的协议。
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进行调解,应当是在事实清楚、是非分明的基础上进行。
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既是对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进行调解的一种制度要求,也是调解成败的关键。
合法原则是指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必须依法进行。调解的过程和达成的调解协议的内容,应当符合法律的规定。
具体表现为:
1. 程序上的合法:人民法院的调解活动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包括调解的开始、调解的方式、步骤、调解的组织形式、调解协议的形成以及调解书的送达等,都要符合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2. 实体上的合法:经调解达成的协议的内容合法。调解协议内容的合法性,应当理解为调解协议的内容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不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即为合法。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的诉讼时效问题。当事人对责任认定有异议的,可在认定书送达之日起3日内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在出具复核结果后15日内提起诉讼。如果对方不签字确认责任认定书,仍可生效;若对方提出异议则可在三天内复核申请,未提出异议或复核期满则视
不同领域人体损伤鉴定的标准及其适用范围。包括轻微伤、轻伤、重伤、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医疗事故分级标准等。文章详细说明了各类鉴定标准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涉及法律、工伤、职业病等多个领域。同时,文章还涉及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和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等。
郑州市一起重大交通事故的认定与处理过程。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事故责任方被认定全责。事故涉及车辆实际车主与登记车主不一致,事故发生后,被告仅支付部分丧葬费用,未进行其他赔偿。被害人家属委托律师提起诉讼,律师通过多次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被告赔偿受害
交通事故简易程序中的法律适用问题。文章介绍了事故现场处理程序和自行撤离现场后的协商赔偿程序,包括交通警察在事故现场需要记录的信息以及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同时,文章还涉及了交通事故简易程序签字后的起诉问题,包括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时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