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交通事故构成交通肇事罪的,要依据犯罪情节才能确定坐牢多长时间,情节特别恶劣的,处3-7年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一种,但是,并非所有事故的肇事司机都犯了交通肇事罪,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司机必然是其造成的事故达到一定危害程度。交通肇事罪有几个特征:
(1)肇事司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规定如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民法通则》中的相关规定,以及国家相关机关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2)危害了社会公共安全,造成重大事故,有人员重伤、死亡,或者是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3)肇事司机主观上有过失,也就是说,当事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引发重大交通事故,却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怀有侥幸心理,轻信能够避免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以致发生了严重后果。
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肇事人主观上一定不能有故意,如果有故意的成分,有开车故意撞人、轧人等行为,那就不属于交通肇事罪了,而是如故意杀人等更加严重的刑事犯罪了。
交通肇事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交通肇事罪是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违反交通法规、重大交通事故、造成损失和刑事责任等。过失致人死亡罪则是行为人因疏忽大意剥夺他人生命权的犯罪行为。两者的区别在于交通肇事罪主要关注公共安全,而过失致人死亡罪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法律效力问题。首先介绍了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行政确认性质及其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的地位。接着分析了交通事故认定与当事人行政、刑事责任的认定关系,明确了交通事故认定书在刑事和行政责任方面的具体作用。最后,探讨了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民事执行力问
轻微追尾逃逸后自首的法律处罚。首先,文章阐述了自首的认定标准和从宽处罚的原则。其次,介绍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处罚,包括可能面临的刑事责任和保险赔偿问题。再次,描述了肇事逃逸造成严重后果的法律处理。最后,针对轻微追尾逃逸后自首的情况,文章指出将根据
交通肇事罪的责任认定标准。根据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涉及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或死亡、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等情况,应追究刑事责任。具体责任认定包括不同情形下的有期徒刑、拘役和赔偿等。公安机关在决定是否立案时会考虑事故责任和是否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