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第(三)项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六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商家高价销售口罩涉嫌利用其他手段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快、过高上涨的行为,属于价格违法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违法商家可以进行罚款的行政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经营者不得有以下不正当价格行为:
(一) 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 在依法降价处理鲜活商品、季节性商品、积压商品等商品外,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三) 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
(四) 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
(五) 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务,对具有同等交易条件的其他经营者实行价格歧视;
(六) 采取抬高等级或者压低等级等手段收购、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变相提高或者压低价格;
(七) 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牟取暴利;
(八) 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不正当价格行为。
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六条,经营者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有以下推动商品价格过快、过高上涨行为之一的,可以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如果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重的,可以处5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一) 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
(二) 除生产自用外,超出正常的存储数量或者存储周期,大量囤积市场供应紧张、价格发生异常波动的商品,经价格主管部门告诫仍继续囤积的;
(三) 利用其他手段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快、过高上涨的。
行业协会或者为商品交易提供服务的单位如果有上述违法行为的,可以处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由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撤销登记、吊销执照。
对于其他单位散布虚假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应由其他主管机关依法查处,价格主管部门可以提出依法处罚的建议,有关主管机关应当依法处罚。
有奖销售的含义和本质,指出有奖销售是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或服务时给予购买者额外奖励的行为,目的是促进商品销售。有奖销售的本质在于销售而非有奖,违反本质的行为应受法律禁止。此外,文章介绍了有奖销售的分类,包括附赠式和抽奖式有奖销售。
虚假宣传的法律责任。虚假宣传是经营者在商业活动中发布虚假广告,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准则。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经营者、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分别需要承担不同法律责任,包括罚款、承担民事责任等。若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无法提供广告主真实信息,则需
消费者在商场因虚假宣传购买产品遭受损失后的索赔问题。消费者需保存相关证据,先与商场协商,如无法达成一致可投诉或诉讼。法律规定了虚假宣传的处罚和赔偿标准,包括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不得误导消费者。发布虚假广告将面临严厉处罚。
传销和诈骗两种犯罪行为的量刑标准。传销活动组织者和领导者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将面临不同等级的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处罚。而诈骗犯罪则根据涉案金额和情节,分为数额较大、巨大和特别巨大等不同档次,分别处以不同等级的有期徒刑、拘役、罚金或没收财产等处罚。在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