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一审普通程序 > 庭审活动公民可以旁听吗

庭审活动公民可以旁听吗

时间:2024-11-07 浏览:7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74173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民之间的矛盾增多后,很多人都选择去法院进行处理了,只是在审理案子的时候,有很多的案外人,比如家属就想要知道审理开庭的情况,就会申请去旁听,那么,庭审活动公民可以旁听吗?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庭审活动公民的旁听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的规定,公开审理的案件允许公民旁听。旁听人员需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并接受安全检查。

开庭审理的重要性

开庭审理是民事诉讼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阶段,对于保障人民法院审判权的正确行使、监督审判活动的有效性、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以及发挥法庭教育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确保审判权的正确行使

通过开庭审理,审判人员能够客观认定案件事实,全面审核证据,分清是非责任,公正处理民事案件,实现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

有效监督审判活动

开庭审理将案件审理过程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增加审判活动的透明度,有利于保证案件处理的公正性。

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开庭审理有利于当事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自觉履行诉讼义务,保证庭审活动的顺利进行,最终保护当事人的民事实体权利。

发挥法庭教育作用

开庭审理能够充分发挥教育作用,扩大法制宣传效果。

法庭旁听注意事项

进入法庭的人员应携带身份证,并接受人身及携带物品的安全检查。未经法院许可,不得携带违禁物品进入法庭,也不得对庭审活动进行录音、录像、拍照或使用移动通信工具等传播庭审活动。旁听人员应文明着装,不得干扰庭审活动。

携带身份证

进入法庭的人员应当出示有效身份证件,并接受人身及携带物品的安全检查。

禁止携带违禁物品

除需在法庭上出示的证据外,未经法院许可,不得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等法律明确规定的违禁物品,以及性质不明的液体、胶状、粉末状物品进入法庭。

禁止录音、录像和拍照

非经法院许可,不得对庭审活动进行录音、录像、拍照或使用移动通信工具等传播庭审活动,以防止信息片面化、碎片化,误导舆论,干扰审判。

文明着装,不得干扰庭审

出庭履行职务的人员应按照职业着装规定着装,其他人员应当文明着装。以下人员不得旁听:证人、鉴定人以及准备出庭提出意见的有专门知识的人;未获得法院批准的未成年人;拒绝接受安全检查的人;醉酒的人、精神病人或其他精神状态异常的人;其他可能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人。

限制旁听的情况

依法不公开的庭审活动,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任何人不得旁听。依法有可能封存犯罪记录的公开庭审活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组织人员旁听。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民事诉讼一审未开庭直接二审是否合法

    民事诉讼一审未开庭直接二审是否合法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直接进行二审是违反程序的。民事诉讼二审流程包括立案、开庭、当事人的履行义务和申请再审等环节。二审法院对上诉或抗诉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 当事人陈述前后矛盾的认定标准

    当事人陈述在认定案件事实中的矛盾认定标准。一方面,需慎重采用当事人的陈述,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需与其他证据相互补充。另一方面,不应夸大或弱化当事人的陈述效力,法官不应仅凭当事人陈述的前后矛盾等情况直接判断案件事实真伪。同时,法官在庭审中的

  • 一、二审案件的合议庭审理要求

    我国民事诉讼中一、二审案件的合议庭审理要求。对于一审案件,如案件事实清楚、简单、标的额不大,可采用简易程序审理。二审案件必须组成合议庭审理,但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不开庭审理,如上诉请求不成立、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错误等。

  • 民事案件审理时间

    民事案件的审理时间及相关规定。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在六个月内审结,特殊情况可延长;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在三个月内审结。上诉案件审理对判决的应在三个月内审结,对裁定的应在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在三十日内或公告期满后审结。

  • 江歌案庭审临近,华人境外犯罪中国法律能否对其进行追责
  • 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条件
  • 合并审理的前提条件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