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一审普通程序 > 在庭审活动中禁止的行为

在庭审活动中禁止的行为

时间:2024-02-16 浏览:3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74176
据手心律师网小编了解,法庭是国家是法律对案件进行审判的场所。在这样庄重的场所,应该保证场所内公共秩序,切不可大声喧哗,扰乱庭审进程。否则将会被法官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惩处,以便维护法庭的庄严!为此,大家在参加庭审时,一定要遵守法庭秩序。那么,在庭审活动中禁止的行为有哪些呢?

庭审活动中禁止的行为及相关法律规定

禁止的行为

在庭审活动中,禁止以下行为:

  1. 哄闹、冲击法庭;
  2. 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或诉讼参与人;
  3. 毁坏法庭设施,抢夺、损毁诉讼文书、证据;
  4. 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

这些行为都会受到法官的严厉惩处,如果涉嫌刑事责任严重,还将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法庭规则》第十七条规定,全体人员在庭审活动中应当服从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的指挥,尊重司法礼仪,遵守法庭纪律,不得实施以下行为:

  1. 鼓掌、喧哗;
  2. 吸烟、进食;
  3. 拨打或接听电话;
  4. 对庭审活动进行录音、录像、拍照或使用移动通信工具等传播庭审活动;
  5. 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行为。

检察人员、诉讼参与人发言或提问,应当经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许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法庭规则》第二十条,行为人实施以下行为之一,危及法庭安全或扰乱法庭秩序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1. 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以及传染病病原体进入法庭;
  2. 哄闹、冲击法庭;
  3. 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或诉讼参与人;
  4. 毁坏法庭设施,抢夺、损毁诉讼文书、证据;
  5. 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

司法警察的职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法庭规则》第二十一条,司法警察应当依照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的指令维持法庭秩序。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关于变更诉讼请求时间的规定

    关于变更诉讼请求时间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民诉法意见》和《民诉证据规定》,原告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需在法庭辩论结束前和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但实践中存在争议和宽松处理的情况。对于变更诉讼标的和诉讼标的额的不同情况,需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 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的法定程序

    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的法定程序。该程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进行,包括起诉条件、起诉状的递交以及调解程序等步骤。起诉需符合相关条件,起诉状可书面递交或口头起诉并由法院记录。适合调解的纠纷可先行调解,除非当事人拒绝。

  •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步骤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步骤,包括上诉的方式、审理的方式以及审理结果等。第二审程序是对第一审人民法院未生效的判决或裁定进行审理的法律程序,必须遵循一定步骤和方式。上诉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提出,审理则包括开庭审理和不开庭审理两种方式。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审

  • 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限

    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限和庭审程序。普通程序的案件审理期限通常为立案后六个月内,而简易程序则为四十五天内。庭审程序包括开庭准备、开庭审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合议庭评议等环节。其中,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是核心部分。

  • 鉴定程序的启动方式及程序
  • 邻居损坏院墙:向城管大队投诉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 民事诉讼中伪证行为的法律后果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