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诉讼权利义务告知:公安机关在首次进行犯罪嫌疑人讯问并制作笔录时,应向犯罪嫌疑人送达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并确认签字。
2. 身份信息确认:首次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时,应核查犯罪嫌疑人信息,并问明户籍地及现住址、工作单位、政治面貌、家人联系方式、被公安机关打击处理经历等。
3. 传唤:公安机关案件侦办单位在制作传唤手续后,可依法到犯罪嫌疑人家中、所在医院进行讯问或传唤至公安机关,但不得跨省。
4. 采取强制措施:在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后的24时内,务必进行讯问工作。
5. 供述辩解:在正式进入对犯罪嫌疑人询问环节时,要首先提问是否存在违法犯罪行为,或是问明为何被传唤至公安机关。讯问人员应让犯罪嫌疑人自己供述、辩解其具体行为和犯罪事实,但不要直接讯问具体涉案罪行。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辩解,讯问人员展开有针对性的提问,如摆出被害人陈述证言、现场物证、犯罪动机、作案过程、作案工具等。
6.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时,需通知其法定监护人到场后方能进行,若确无法到场参加的应在讯问笔录中如实注明。
7. 聋、哑犯罪嫌疑人:在对聋、哑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时,应聘请手语专业人员到场协助讯问,并在讯问笔录中注明手语翻译人员信息。
8. 语言文字交流障碍:在对语言文字交流有障碍的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时,应聘请通晓专门语言文字的人员到场协助讯问,并在讯问笔录中注明语言文字翻译人员信息。
9. 审签捺印:在讯问工作完毕后,应打印笔录,并由被讯问的犯罪嫌疑人对打印出的笔录进行核对。若提出修改意见以及确认无误后,应在笔录中注明需要确认的文字,并进行签字捺印。
一起由于被告对原告某物业造成妨害而引起的纠纷。原告为某物业业主,被告与原告存在特定关系。原告发现其物业出现问题并向物业公司反映,经物业公司检查,问题由被告造成。原告多次要求赔偿并解决问题,但被告拒绝协商。因此,原告依照我国《物权法》和《民法通则》提起
行政强制执行的机关以及相关的法律程序和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的机关可以是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的相关程序和规定,包括判决、裁定、上诉、申诉等方面的内容。整个文章的法律程序严格
故意伤害罪适用取保候审的相关问题。依据我国法律,是否适用取保候审需要根据犯罪情节确定。符合一定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如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有特殊情况如疾病、怀孕等,可申请取保候审。同时,取保候审的保证人需满足无牵连、有能力履行义务等条件,并由公安机关执
刑事案件重新审判后的处理原则及不同结果。重新审判应遵循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处理措施。重新审判的结果包括驳回申诉或抗诉、改判、撤销原判并重新定罪量刑、发回重审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刑事诉讼二审应当发回重审的情形,包括原判决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