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诉法 > 民诉法定代理人的范围是什么

民诉法定代理人的范围是什么

时间:2024-08-01 浏览:2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75987
如果自己涉及到的是一些民事诉讼案件的话,那么这个案件一般是可以自己解决的,如果证据不好收集的话,可以委托律师作为代理人,对于这个代理人的范围有哪些规定?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民诉法定代理人的范围是什么

根据新《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和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的人员范围包括以下几类:

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有资格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工作人员

当事人的近亲属或工作人员也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也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相较于原民事诉讼法,本次修改限制了诉讼代理人的范围,删除了原法规定的“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将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的范围仅限于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当事人的近亲属或工作人员,以及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律师数量严重不足,因此设立了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作为委托代理人的制度安排。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律师数量大幅增加,这种制度安排已经不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近年来的司法实践表明,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代理案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首先,一些未经法律培训、未通过司法考试的公民以营利为目的从事诉讼代理活动,甚至假冒律师进行违法代理,扰乱了法律服务市场秩序。

其次,大部分公民代理人法律专业知识匮乏,代理经验和技能不足,调查和收集证据能力有限,难以有效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一些法院退休但无律师资格的法官的亲朋好友从事公民代理活动,利用关系影响和干扰案件的依法办理,影响司法公正。尤其是一些公民个人以诉讼代理人的名义长期包揽诉讼,甚至滥用诉讼的情况比较普遍。

为了满足诉讼代理的需求,规范诉讼代理活动,本次修改明确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当事人的工作人员和所在社区推荐的公民的诉讼代理人地位,允许他们向当事人提供民事诉讼代理服务,从而规范了诉讼代理活动,有效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股权确认之诉的程序和要求

    股权确认之诉的程序和要求。确认之诉涉及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涉及股东资格确认等问题可能引起股权变动。程序包括当事人起诉、原告举证、提交证据清单、立案审查、缴纳费用和开庭审理等步骤。

  • 刑法中的伪证罪

    我国刑法中的伪证罪,详细阐述了证人、鉴定人等在刑事诉讼中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等行为将面临的法律处罚。同时,也介绍了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在刑事诉讼中的相关罪行,强调只有在故意伪造证据的情况下才构成犯罪,无意失实不属于伪造证据的范畴。

  • 刑事案件审理辩护人的数量限制

    刑事案件审理辩护人和民事案件诉讼代理人的数量限制。在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委托一至两名辩护人,而执行刑罚或被限制自由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是独立的诉讼参与人,负责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而在民事案件中,当事人和法定代理人可委托一至两名诉讼代理人

  • 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判公开吗

    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判是否公开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宣告判决的过程必须公开进行,不论当庭还是定期宣告,判决书均需送达相关当事人、检察院、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因此,即使案件不公开审理,其宣判仍然需要公开。

  • 律师为委托人辩护的意义及主要工作
  • 一、一般打架斗殴不到轻伤的处理方式
  • 抚养权的告诉期限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