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法类别 > 子女杀了人,父母要承担责任吗

子女杀了人,父母要承担责任吗

时间:2024-07-27 浏览:3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76099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杀人是最为严重的刑事犯罪之一,杀人是对他人生命健康权的剥夺,杀人者往往会被法院判处死刑的,并且要对死者家属赔偿,那么子女杀了人,父母要不要承担责任?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子女杀人,父母是否承担责任?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我国实行的是谁犯罪谁承担责任的原则。因此,子女杀人不能要求父母承担责任。

精神病人子女的情况

然而,如果子女是精神病人,且父母没有履行监护责任,导致子女杀人的情况下,父母将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时,监护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如果监护人尽到了监护责任,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而对于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情况,赔偿费用应当从其个人财产中支付。如果个人财产不足以支付赔偿费用的部分,监护人将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然而,如果情节显著轻微且危害不大,不会被认定为犯罪。

故意犯罪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故意犯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产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从而构成犯罪的行为。故意犯罪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导致他人自杀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

逼迫或诱骗他人自杀

如果行为人通过逼迫或诱骗他人自杀,即行为人希望自杀者死亡,但为了掩人耳目、逃避罪责,不直接动手,而是通过逼迫或诱骗行为促使自杀者自己动手杀死自己,这种情况下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关键是要查明行为人是否确实有刻意追求自杀者死亡的故意,并且其行为在特定环境下是否足以导致他人实施自杀的行为。只有两者缺一不可,才能认定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教唆、帮助他人自杀

如果行为人教唆或帮助他人自杀,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论处。然而,考虑到在教唆、帮助自杀的情况下,自杀者的行为往往起决定作用,因此,在判决时应当从宽处罚。如果行为人的行为不够积极,作用不大,并且主观愿望出于善意,可以不以犯罪论处。然而,对于教唆精神病人或未成年人自杀的情况,由于自杀者受精神状态或年龄因素的限制,对于自杀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意志控制能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论处,而且不能从轻或减轻处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议庭宣判的时间

    合议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中宣判的时间规定。合议庭审理案件一般期限为六个月,可因特殊情况适当延长。宣判时,法院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期限及法院。对于离婚判决,需告知当事人在判决生效前不得另行结婚。当庭宣判的,十日内发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

  • 律师会见在押犯人的时间和次数

    律师会见在押犯人的时间和次数没有限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的具体条文内容。看守所应保障律师履行辩护职责所需的时间和次数,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执行。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程序包括律师向看守所出具相关证件和委托书等文件。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律师的权利,包括独立执业权

  • 刑事级别管辖的含义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刑事级别管辖的规定。不同级别的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有不同的管辖权,基层法院处理普通刑事案件,中级人民法院处理重大和有特定性质的案件,高级人民法院处理辖区内的重大刑事案件,而最高人民法院处理全国范围内的重大刑事案件。

  • 赌博如何获取证据

    赌博行为的犯罪判定和处罚依据,以及赌博取证的相关法律规定。报警后公安局会立案侦查并依法取证,证据必须在当场取得。当事人无需自行收集证据,应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取证。赌博行为违法,如有发现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 一、医疗侵权责任中的追偿权
  • 犯罪后车辆返还的法律问题
  • 肇事车主不给钱应如何处理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