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法类别 > 遇害江豚系撞入渔网窒息,该渔民会被处罚吗

遇害江豚系撞入渔网窒息,该渔民会被处罚吗

时间:2024-04-04 浏览:1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76149
长江淡水豚是我国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并且是属于极危的物种,我国对长江淡水豚的保护是非常重视的,而近日在洞庭湖发现一长江淡水豚的尸体,造成死亡的原因是淡水豚撞入鱼网窒息致死,那么遇害江豚系撞入渔网窒息,该渔民会不会被处罚?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遇害江豚系撞入渔网窒息,该渔民会被处罚吗

涉事渔民是否会被处罚?

根据目前的消息,导致江豚死亡的原因是它误撞入渔民捕鱼的渔网,挣扎窒息而死。涉事渔民为了逃避责任,将尾鳍系尼龙绳绑上红砖,使江豚沉入湖底。然而,其他渔民发现了这一情况并进行了举报。目前相关部门尚未就涉事渔民是否应受处罚作出任何意见。虽然江豚的死亡并非渔民故意造成,而是由于江豚误撞入渔网而导致窒息死亡,但涉事渔民并没有上报这一情况,而是选择将江豚沉入湖底。因此,涉事渔民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猎捕野生动物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

根据相关规定,有以下行为的应当立案:1. 在禁猎区、禁猎期或使用禁用工具、方法猎捕地方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5只以上;虽然没有猎获物,但具备以下行为之一的也应当立案:(1) 使用军用武器、汽枪、毒药、炸药、地枪、排铳等禁用工具10次以上或使用猎套500个以上、陷阱100个以上;(2) 采用夜间照明、火攻、烟熏等禁用方法10次以上;(3) 因违法狩猎已被行政处罚2次以上。2. 在禁猎区、禁猎期或使用禁用工具、方法猎捕地方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15只以上;虽然没有猎获物,但具备以下行为之一的也应当立为重大案件:(1) 使用军用武器、汽枪、毒药、炸药、地枪、排铳等禁用工具20次以上或使用猎套1000个以上、陷阱200个以上;(2) 采用夜间照明、火攻、烟熏等禁用方法20次以上。3. 在禁猎区、禁猎期或使用禁用工具、方法猎捕地方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30只以上;虽然没有猎获物,但具备以下行为之一的也应当立为特别重大案件:(1) 使用军用武器、汽枪、毒药、炸药、地枪、排铳等禁用工具30次以上或使用猎套2000个以上、陷阱300个以上;(2) 采用夜间照明、火攻、烟熏等禁用方法30次以上;(3) 伪造、倒卖《特许猎捕证》、《允许进口证明书》、《允许出口证明书》、《允许再出口证明书》。对于伪造、倒卖《特许猎捕证》、《允许进口证明书》、《允许出口证明书》、《允许再出口证明书》的情况:涉及国家一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1只以上或涉及国家二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3只以上的,应当立案;涉及国家一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3只以上或涉及国家二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5只以上的,应当立为重大案件;涉及国家一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5只以上或涉及国家二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7只以上的,应当立为特别重大案件。此外,在投机倒把案中,非法收购、出售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行为也应当立案。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处罚法中的没收违法所得法律依据

    《行政处罚法》中关于没收违法所得的法律依据,介绍了行政处罚的种类以及没收非法财物的处理方式。没收的非法财物除销毁外,需按国家规定公开拍卖或处理。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非法财物拍卖款项需全部上缴国库,任何机关或个人不得私分。

  • 如何确认干部身份

    干部身份的确认问题。干部身份在中国仍然存在并涉及到职称认定、工龄审核等方面。干部身份的确认涉及不同情况,包括统招的中专生、大专生和本科生,以及非统招类的毕业生等。要明确身份需要办理相应的手续,例如通过人事组织部门办理干部吸收和录用手续等。此外,买断工

  •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购买商品是否可退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购买商品是否可退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这类人购买的商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要求退货的,尤其是当购买的商品超出其智力和年龄相适应的范围时,其监护人可以提出退货要求。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以及狭义的无权代理的相关知识

  • 轻微伤抓人的追诉期限

    轻微伤案件的追诉期限问题。根据治安案件的相关法律规定,轻微伤抓人的追诉期限为六个月,其他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则不再给予行政处罚。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通常为三十日,案情重大或复杂可延长。在追诉期限内,被侵害人向公安机关控告的案件应受理并调查。

  • 结核病患者的义务
  • 故意伤害罪民事赔偿是否能够申请取保候审?
  • 最新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