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三人侵权责任与雇主责任存在竞合时,尽管它们是两个独立的请求权,但二者的给付内容并不完全一致。当第三人未能全部满足雇员的赔偿请求时,雇员仍可要求雇主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即两种责任可以兼得。
第三人侵权责任与雇主责任是基于不同的法律关系而产生的不真正连带责任。雇员对第三人和雇主分别享有独立的请求权。然而,由于雇员本身过错程度的不同,导致第三人侵权责任与雇主责任的给付内容并不完全相同。特别是当第三人侵权责任的赔偿范围小于雇主责任时,雇员并不因对第三人侵权责任的满足而丧失对雇主的请求权。
从诉讼程序的角度来看,雇员可以在承担不真正连带责任的雇主与第三人之间选择赔偿主体。为了简化司法程序和节约司法资源,一般提倡雇员应先向作为终极责任人的侵权第三人直接求偿。只有当第三人不能满足其全部请求、不能承担赔偿责任、终极责任无法确认甚至第三人不能归案时,雇员可再转向雇主提出请求。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雇员难以完全实现债权,依法可以就未补偿完全的债权部分再向雇主提起诉讼。
雇主的责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当雇工在执行职务中受到损害时,雇主应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当雇工在执行职务中致第三人损害时,雇主应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当雇工在执行雇佣活动中,第三人致雇工损害时,雇主应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十五条的规定,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合伙组织雇佣的人员在进行雇佣合同规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造成他人损害的,其雇主是当事人。根据《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的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果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向雇员追偿。所谓“从事雇佣活动”是指从事雇主授权或者指示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其他劳务活动。如果雇员的行为超出授权范围,但其表现形式是履行职务或者与履行职务有内在联系的,应当认定为“从事雇佣活动”。
受害公民及其相关人员的赔偿请求权。受害公民本人、其继承人和有抚养关系的亲属在行政侵权的情况下有权提出赔偿请求。当受害公民为限制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时,其法定代理人可代为行使该权利。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合法权益受到行政侵权时,同样具有赔偿请求权,包括承受其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个人劳务关系中,如果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接受劳务一方需要承担侵权责任。在保姆与雇主之间形成个人劳务关系的情况下,如果保姆在雇主家生病,雇主需要承担医药费。然而,如果保姆与家政公司签订了劳动
本文主要讨论了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以及产品侵权责任的两种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产品侵权责任是无过错责任,即无论生产者有无过错,只要产品有缺陷并造成他人损害,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二种观点认为产品侵权责任是严格责任,即生产者应该承担比没有尽到合理注意义
我国在侵权伤害赔偿标准上采取了具体损失采取差额赔偿、抽象损失采取定型化赔偿的原则。具体损失是指受害人实际支出的费用或减少的收入等可以计算的损失,而抽象损失是指因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