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执行职务活动导致他人身体受损的情况下,如果是合法行使职权,则不承担法律责任;如果是非法行使职权导致的损害,则应承担国家赔偿责任,而非侵权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三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发生以下侵犯人身权的情形之一,受害人有权获得赔偿:
(一)违法拘留或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
(二)非法拘禁或以其他方式剥夺公民人身自由;
(三)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导致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
(四)违法使用武器、警械导致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
(五)其他违法行为导致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十七条的规定,侦查、检察、审判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发生以下侵犯人身权的情形之一,受害人有权获得赔偿:
(一)违反刑事诉讼法规定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或者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但拘留时间超过规定时限,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
(二)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
(三)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原判刑罚已执行;
(四)刑讯逼供或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导致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
(五)违法使用武器、警械导致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赔偿义务机关赔偿后,应向以下情形的工作人员追偿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
(一)涉及本法第十七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情形的;
(二)在处理案件中存在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对于存在上述情形的责任人员,有关机关应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国《产品质量法》第46条关于缺陷产品的规定,明确了缺陷产品的定义及造成人身损害的侵权责任。受害者可以向生产者或销售者索赔,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残废补助等。同时,新修订的《产品质量法》规定了诉讼时效和请求权期间。
随着国家建设法治社会,民众对于法律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对侵权行为也不再沉默。本文介绍了侵权责任纠纷赔偿的法律依据,包括财产损失、设施、修复、折价赔偿、牲畜受伤、实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员的行为超出授权范围,但其表现形式是履行职务或者与履行职务有内在联系的,应当认定为“从事雇佣活动”。提供劳务期间,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员有重大过错的,雇员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前款所称“从事雇佣活动”,是指从事雇主授权或者指示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其他劳务活动。雇员的行为超出授权范围,但其表现形式是履行职务或者与履行职务有内在联系的,应当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