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执行职务活动导致他人身体受损的情况下,如果是合法行使职权,则不承担法律责任;如果是非法行使职权导致的损害,则应承担国家赔偿责任,而非侵权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三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发生以下侵犯人身权的情形之一,受害人有权获得赔偿:
(一)违法拘留或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
(二)非法拘禁或以其他方式剥夺公民人身自由;
(三)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导致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
(四)违法使用武器、警械导致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
(五)其他违法行为导致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十七条的规定,侦查、检察、审判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发生以下侵犯人身权的情形之一,受害人有权获得赔偿:
(一)违反刑事诉讼法规定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或者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但拘留时间超过规定时限,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
(二)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
(三)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原判刑罚已执行;
(四)刑讯逼供或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导致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
(五)违法使用武器、警械导致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赔偿义务机关赔偿后,应向以下情形的工作人员追偿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
(一)涉及本法第十七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情形的;
(二)在处理案件中存在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对于存在上述情形的责任人员,有关机关应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受害公民及其相关人员的赔偿请求权。受害公民本人、其继承人和有抚养关系的亲属在行政侵权的情况下有权提出赔偿请求。当受害公民为限制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时,其法定代理人可代为行使该权利。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合法权益受到行政侵权时,同样具有赔偿请求权,包括承受其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个人劳务关系中,如果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接受劳务一方需要承担侵权责任。在保姆与雇主之间形成个人劳务关系的情况下,如果保姆在雇主家生病,雇主需要承担医药费。然而,如果保姆与家政公司签订了劳动
本文主要讨论了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以及产品侵权责任的两种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产品侵权责任是无过错责任,即无论生产者有无过错,只要产品有缺陷并造成他人损害,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二种观点认为产品侵权责任是严格责任,即生产者应该承担比没有尽到合理注意义
我国在侵权伤害赔偿标准上采取了具体损失采取差额赔偿、抽象损失采取定型化赔偿的原则。具体损失是指受害人实际支出的费用或减少的收入等可以计算的损失,而抽象损失是指因劳动